元代诗人
黄庚(生卒年不详),字星甫,号天台山人,天台(今属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脱屣场屋,放浪湖海,发平生豪放之气为诗文”。以游幕和教馆为生,曾较长期客越中王英孙(竹所)、任月山家。与宋遗民林景熙、仇远等多有交往,释绍嵩《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亦摘录其句。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
曹德(生卒年不详),字明善,曾官衢州路吏,与散曲作家薛昂夫、任昱有唱和。元顺帝时,因写“清江引”二首讽刺宰相伯颜专政,被缉捕,避于吴中一僧舍。数年后,伯颜事败窜死,方再人京。现存小令十八首。
曹德的诗
12首贝琼(1314—1379),初名阙,字廷臣,一字廷琚、仲琚,又字廷珍,别号清江。崇德人。性坦率,博通经史百家。师从铁崖杨维桢。元末世乱,隐居教授,明代出任浙江乡试官、国子助教、中都国子监,教授勋臣子弟。其诗论推崇盛唐而不取法宋代熙宁、元丰诸家。文章冲融和雅,诗风温厚之中自然高秀。著有《中星考》《清江贝先生集》《清江稿》《云间集》等。
陈孚(1240—1303),字刚中,号笏斋。临海(今属浙江)人。元世祖至元(1264~1294年)年间为河南上蔡书院山长。后历任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礼部郎中、台州路总管府治中等职,但因为是南人,颇遭廷臣排斥。曾出使安南。为官能关心民生疾苦,晚年因救灾劳瘁而死。其诗骨格遒劲,不事雕琢,郁勃忠义之气。有《观光稿》《交州稿》《玉堂稿》。
阿鲁威(生卒年不详),字叔重(一作叔仲),号东泉,人或称之为鲁东泉,蒙古族人。至治年间任南剑太守(延平江路总管),泰定年间任经筵官、参知政事,曾译《世祖圣训》、《资治通鉴》等为泰定帝讲说。能诗善曲,朱权《太和正音谱》评论其词“如鹤唳青霄”。今存小令十九首,情感深沉质朴,格调旷达豪迈。
阿鲁威的诗
7首宋方壶(生卒年不详),名子正,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生卒年不详。曾于华亭莺湖建房数间,四面为镂花方窗,如洞天状,名曰“方壶”因以为号。约生活于元末明初。工散曲,今存小令十三首,套数五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