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品二十四则·冲淡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二十四诗品·冲淡》是唐代诗人司空图所作的一首四言古诗。这首诗先点明在平淡无奇的静默生活中,蕴含着微妙的玄机和智慧,这是一种温和而持久的滋养;这种真美的境界并非遥不可及,但一旦试图直接把握,却往往发现它更加难以捉摸,需要用心体会,而非仅仅追求表面的形式。整首诗通过一系列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内在修养、心灵自由、宇宙和谐以及真理追求的深刻理解与向往,充满哲理与诗意。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1)处以默(2),妙机其微。

朴实的生活宁静而又安逸,且把万物的精微妙机体味。

饮之太和(3),独鹤与飞。

随时汲取自然的太和之气,思绪像白鹤一样高翔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冲淡的意境就犹如和畅舒适的春风吹拂,若有若无拂动着敞开的葛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又如竹林中清风拂过,发出如天籁般的轻音,这种美妙的感受让人味之不足,直欲载之而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平淡无奇的生活饶富诗意,何须刻意探究深奥的哲理淡远的境界。

(4)有形似,握手已(5)

倘有文学描写逼真形似处,刚刚下笔触及,便又转瞬即逝。

注释

(1)素:朴实。

(2)处以默:以静默朴实相处。

(3)饮之太和:吸入太和之气。太和,阴阳调和之气。

(4)脱:倘若。

(5)违:离别,分离。

文学赏析

首四句描绘了“冲淡“的精神境界。 “素处以默”是要保持一种虚静的精神状态。素常以静默自处,养生知足,这是道家平日修养的要求。素处以默,涵养者深。“妙机其微”静则心清,心清闻妙音,是说由虚静则可自然而然地洞察宇宙间的一切微妙的变化。“饮之太和”,指饱含天地之元气,而与自然万物同化之谓也。鹤本仙鸟,独与之俱飞,亦谓与自然相合、和造化默契也。其实 “冲”就是“浑”,其实质都是“虚”。“返虚入浑”,“浑”是虚的体现;“饮之太和”,即是元气充满内心,进入到“道”的境界。

中四句再作比喻,描绘出一个冲淡的境界。春风吹拂衣襟,轻轻飘荡。它吹过幽静的竹林,发出动听的乐音。幽人亲身经历这种境界,不觉神思恍惚,心灵颤动,自然而生载与俱归之意。此真冲淡之美境也!

后四句言此种冲淡之诗境,实乃自然相契而得,决非人力之所能致。诗人偶然遇之,心目相应,“直致所得,以格自奇”,有如钟嵘所说:“‘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均属“知非诗诗,未为奇奇”之作,若欲以人力而强求之,则无所寻窥,亦决不可得。此所谓“遇之匪深,即之愈稀”也。冲淡之境全在神会,而不落形迹,故“脱有形似”,则“握手已违”。

作者简介

司空图

司空图

晚唐诗人、诗论家

司空图(837—908),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咸通十年(869年)进士。僖宗朝历礼部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后归隐中条山王官谷。唐亡,闻哀帝被杀,不食而死。有《司空表圣诗集》五卷。《尊前集》录其词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