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李凭箜篌引》是唐代诗人李贺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运用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乐工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生动地记录下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技艺,也表现了作者对乐曲有深刻理解,具备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全诗语言峭丽,构思新奇,独辟蹊径,对乐曲本身,仅用两句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大量的联想、想象和神话传说,使作品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吴丝蜀桐(1)(2)高秋(3)空山(4)凝云颓不流。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江娥(5)啼竹素女(6)愁,李凭中国(7)弹箜篌。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昆山(9)玉碎凤凰叫(10)芙蓉泣露香兰笑(11)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12)二十三丝(13)紫皇(14)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女娲(15)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16)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梦入神山(17)神妪(18)老鱼跳波(19)瘦蛟舞。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吴质(20)不眠倚桂树,露脚(21)斜飞湿寒兔(22)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注释

(1)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2)张:调好弦,准备调奏。

(3)高秋:指弹奏时间。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起箜篌。

(4)空山:一作“空白”。《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此句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的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5)江娥:一作“湘娥”。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一名湘妃竹。”

(6)素女:传说中的神女。《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这句说乐声使江娥、素女都感动了。

(7)中国:即国之中央,意谓在京城。

(8)昆仑玉碎:形容乐音清脆。

(9)昆山:即昆仑山。

(10)凤凰叫:形容乐音和缓。

(11)芙蓉泣露香兰笑:形容乐声时而低回,时而轻快。

(12)十二门前融冷光:这句是说清冷的乐声使人觉得长安城沉浸在寒光之中。十二门:长安城东西南北每一面各三门,共十二门,故言。

(13)二十三丝:《通典》卷一百四十四:“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三弦。竖抱于怀中,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

(14)紫皇:道教称天上最尊的神为“紫皇”。这里用来指皇帝。

(15)女娲:中华上古之神,人首蛇身,为伏羲之妹,风姓。《淮南子·览冥训》和《列子·汤问》载有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故事。

(16)石破天惊逗秋雨:补天的五色石(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逗,引。

(17)神山:一作“坤山”。

(18)神妪:《搜神记》卷四:“永嘉中,有神现兖州,自称樊道基。有妪号成夫人。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闻人弦歌,辄便起舞。”所谓“神妪”,疑用此典。从这句以下写李凭在梦中将他的绝艺教给神仙,惊动了仙界。

(19)老鱼跳波:鱼随着乐声跳跃。源自《列子·汤问》:“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

(20)吴质:即吴刚。《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21)露脚:露珠下滴的形象说法。

(22)寒兔:指秋月,传说月中有玉兔,故称。

创作背景

《李凭箜篌引》此诗大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六年(811年)至元和八年(813年),当时李贺任职于长安,官奉礼郎(执掌祭祀的九品小官)。

拼音版

píngkōnghóuyǐn

shǔtóngzhānggāoqiūkōngshānníngyúntuíliú

jiāngézhúchóupíngzhōngguótánkōnghóu

kūnshānsuìfènghuángjiàoróngxiānglánxiào

shíèrménqiánrónglěngguāngèrshísāndònghuáng

liànshítiānchùshítiānjīngdòuqiū

mèngshénshānjiāoshénlǎotiàoshòujiāo

zhìmiánguìshùjiǎoxiéfēishī湿hán

作者简介

李贺

李贺(诗鬼)

唐代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皇室远支,家世早已没落,生活困顿,仕途偃蹇。曾官奉礼郎。有“诗鬼”之称,是继屈原、李白之后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与诗仙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后世称李昌谷。《全唐诗》存诗5卷。有《昌谷集》。

参考资料

  • [1]闵泽平.李贺全集.武汉:崇文书局,2015:157-160
  • [2]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3
  • [3]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990-992
  • [4]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8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