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红日无言西下。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是宋代词人张昪的词作,此词上片描写金陵一带的山水景色,前两句写全景,后两句写到人文景观,为下文抒情埋下伏笔;下片一气贯下,由纯粹的景物描写转向带有人事活动的景物描写,抒发怀古幽情。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笔法冷峻,格调沉郁,豪气内藏,是宋词由婉约向豪放转变时期的过渡型作品。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一带(1)江山如画,风物(2)向秋潇洒(3)。水(4)碧天何处(5)霁色(6)冷光(7)相射(8)蓼屿(9)荻花洲(10),掩映竹篱茅舍(11)

金陵风光美丽如画,秋色明净清爽。碧天与秋水一色,何处是尽头呢?雨后晴朗的天色与秋水闪烁的冷光相辉映。蓼草荻花丛生的小岛上,隐约可见几间竹篱环绕的草舍。

云际客帆(12)高挂,烟外酒旗低亚(13)。多少六朝(14)兴废事,尽入渔樵(15)闲话。怅望(16)倚层楼,红日无言西下。

江水尽头客船上的帆仿佛高挂在云端,烟雾笼罩的岸边,有低垂的酒旗。那些六朝兴盛和衰亡的往事,如今已成为渔民、樵夫闲谈的话题。在高楼上独自遥望,倍感苍凉,凄冷的太阳默默地向西落下。

注释

(1)一带:指金陵(今南京)一带地区。

(2)风物:风光景物。

(3)潇洒:神情举止自然大方。

(4)浸:液体渗入。此处指水天溶为一体。

(5)断:接合部。

(6)霁色:雨后初晴的景色。

(7)冷光:秋水反射出的波光。

(8)相射:互相辉映。

(9)蓼屿:指长满蓼花的高地。

(10)荻花洲:长满荻草的水中沙地。

(11)竹篱茅舍:用竹子做成的篱笆,用茅草搭盖的小房子。

(12)客帆:即客船。

(13)低亚:低垂。

(14)六朝: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均在南京一带建都。

(15)渔樵:渔翁樵夫。代指普通老百姓。

(16)怅望:怀着怅惘的心情远望。

创作背景

根据北宋范公偁《过庭录》所载,这首词是张昪(一作张升)退居江南后所作。张昪在退居以前,经历了宋真宗、仁宗两代,退居江南时期,又经历了宋英宗、神宗两朝,北宋帝国由盛到衰,积贫积弱的形势越来越严重。《离亭燕·一带江山如画》这首词包含着作者对国势的关切。

拼音版

tíngyàn··dàijiāngshānhuà

dàijiāngshānhuàfēngxiàngqiūxiāoshuǐjìntiānchùduànlěngguāngxiāngshèliǎo屿huāzhōuyǎnyìngzhúmáoshè

yúnfāngāoguàyānwàijiǔduōshǎoliùcháoxīngfèishìjìnqiáoxiánhuàchàngwàngcénglóuhóngyán西xià

作者简介

张昪

张昪

北宋词人

张昪(992—1077),字杲卿,韩城(今属陕西)人。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累官参知政事、枢密使,曾与韩琦决策立英宗,以太子太师致仕。《宋史》列传作昪,《宋史·仁宗纪》、《宰辅表》及宋人文集所收制书多作张异。《青箱杂记》、《过庭录》各录其词一首。

参考资料

  • [1]陆林编注.宋词.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7-38
  • [2]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27
  • [3]李廷先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44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