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周颂·丝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周代贵族举行“宾尸之礼”时所用的乐歌。全诗一章,共九句。首二句言祭祀之穿戴,三、四句言祭祀之准备,五、六句言祭祀之器具,最后三句言祭后宴饮。此诗采用赋法,场面气氛描写得很庄严。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丝衣其紑(1),载弁俅俅(2)。
丝绸祭服白又净,戴冠样式第一流。
自堂徂基(3),自羊徂牛。
从庙堂里到门内,祭牲用羊又用牛。
鼐(4)鼎及鼒(5),兕觥(6)其觩(7),旨酒思柔(8)。
大鼎小鼎食物满,兕角酒杯弯一头,美酒香醇味和柔。
不吴(9)不敖(10),胡考(11)之休(12)。
不喧哗也不傲慢,保佑大家都长寿。
注释
(1)紑:洁白鲜明貌。
(2)载弁俅俅:载:借为“戴”。弁:古代贵族戴的鹿皮帽子。俅俅:形容冠饰美丽的样子。一说恭顺貌。
(3)堂徂基:堂:庙堂,或以为即明堂。徂:往,到。基:通“畿”,门内、门限。
(4)鼐:大鼎。
(5)鼒:小鼎。
(6)兕觥:犀牛角做的盛酒器。
(7)觩:形容兕觥弯曲的样子。
(8)旨酒思柔:旨酒:美酒。思:语助词,无义。柔:指酒味柔和。
(9)吴:大声说话,喧哗。
(10)敖:通“傲”,傲慢。
(11)胡考:即寿考,长寿之意。
(12)休:美誉,一说指福禄。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记述周贵族祭毕巡视饮宴安排情况的小诗。《毛诗序》谓此篇主旨是“绎”。“绎”即“绎祭”,语出《春秋·宣公八年》:“壬午,犹绎。”周代的祭祀有时进行两天,首日是正祭,次日即绎祭。《谷梁传》说:“绎者,祭之旦日之享宾也。”也就是说,周代天子与诸侯,在举行正祭的次日,又举行祭礼,称之为“绎祭”。此诗未有“绎祭”字样,《毛诗序》应是推测;但从诗的内容看,这个推测还是有根据的,所以尽管有人责难,但一般还是为后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