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钱塘观潮》是清代诗人施闰章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一首歌咏自然景观的诗,该诗描绘了钱塘江汹涌澎湃的声势。诗人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极力描写潮声之大,水势之猛,写实中渗透想象,描摹形象生动,体现了作者非凡的语言驾驭能力。最后把钱塘江的滔天巨浪及其排山倒海的不凡气势,想象成是伍子胥充满遗恨,表达了作者对伍子胥充满深深的同情、惋惜与慨叹。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海色雨中开,涛飞江上台(1)。
大海的景色在雨中蒙蒙展开,滚滚波涛飞溅到江上观潮台。
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潮水来时,声音像千骑马在奔腾震天动地,气势像席卷着群山奔腾而来。
绝岸(2)愁倾覆,轻舟故溯洄(3)。
岸的削壁,被潮水拍打时生怕被冲垮;但江中的弄潮儿却敢于驾着轻舟,随着潮头起伏腾跃,在水上回旋。
鸱夷(4)有遗恨,终古使人哀。
鸱夷子皮”里,伍子胥的尸首犹有遗恨,钱塘江的怒潮永远使人感到悲哀。
注释
(1)台:指观潮的台。
(2)绝岸:陡岸。
(3)溯洄:逆流而上。
(4)鸱夷:皮袋,这里借指潮神伍子胥。
创作背景
康熙七年(1668年)秋,诗人因在家闲居无事,曾赴杭州一带旅游,这首五律即描写此行所亲见的钱塘江八月大潮的雄壮声势,钱塘江乃名闻天下的奇观,每逢农历八月十八前后,杭州湾钱塘江口涌潮袭来。波涛万丈,气势磅礴,令人惊心动魄,观潮以在浙江海宁所见最为壮观,故钱塘潮一名“海宁潮”,《钱塘观潮》此诗所写即海宁之所见。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王镇远.清诗选: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275
- [2]钱仲联等.名家品诗坊 元明清诗.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281
- [3]滕云,元明清诗选讲,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7年01月第1版,第1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