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景色自然明丽,雅淡清美;下阕抒发使人感奋的议论,即景取喻,表达有关人生感悟,启人心智。全词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1)下兰芽短浸溪(2),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3)暮雨子规(4)啼。

山脚下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浸泡在溪水之中。松间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布谷鸟在潇潇细雨中啼叫。

谁道人生无再少(5),门前流水尚能西(6)。休将白发(7)唱黄鸡(8)

谁说人老不会再回年少时光呢?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呢!所以,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

注释

(1)山:这里指蕲水县境内的凤栖山,在蕲水县东。

(2)短浸溪: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

(3)萧萧:形容雨声。一作“潇潇”。

(4)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5)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6)西:向西流。

(7)白发:老年。

(8)唱黄鸡:感叹时光的流逝,人生不可能长久。

创作背景

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写下《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此诗。

拼音版

huànshā··yóushuǐqīngquán

shānxiàlánduǎnjìnsōngjiānshājìngxiāoxiāoguī

shuídàorénshēngzàishàoménqiánliúshuǐshàngnéng西xiūjiāngbáichànghuáng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 [1]唐圭璋编.全宋词(一).北京:中华书局,1965:314
  • [2]杨雪编著.苏轼诗词集.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156-159
  • [3]吕达主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