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译
注
赏 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作品简介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描写雨中的南方初春,表达作者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景色自然明丽,雅淡清美;下阕抒发使人感奋的议论,即景取喻,表达有关人生感悟,启人心智。全词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1)下兰芽短浸溪(2),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3)暮雨子规(4)啼。
山脚下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浸泡在溪水之中。松间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布谷鸟在潇潇细雨中啼叫。
谁道人生无再少(5),门前流水尚能西(6)。休将白发(7)唱黄鸡(8)。
谁说人老不会再回年少时光呢?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呢!所以,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
注释
(1)山:这里指蕲水县境内的凤栖山,在蕲水县东。
(2)短浸溪:指初生的兰芽浸润在溪水中。
(3)萧萧:形容雨声。一作“潇潇”。
(4)子规:杜鹃鸟,相传为古代蜀帝杜宇之魂所化,亦称“杜宇”,鸣声凄厉,诗词中常借以抒写羁旅之思。
(5)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6)西:向西流。
(7)白发:老年。
(8)唱黄鸡:感叹时光的流逝,人生不可能长久。
创作背景
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写下《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此诗。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唐圭璋编.全宋词(一).北京:中华书局,1965:314
- [2]杨雪编著.苏轼诗词集.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0:156-159
- [3]吕达主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