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氏隐居二首·其一
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泛虚舟。
作品简介
《题张氏隐居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第一首是七言律诗,当作于初识张氏之时;第二首为五言律诗,当作于与张氏熟识之后。全诗描写了张氏隐居生活的幽美惬意,借指张氏品德之殊胜,兼带讴歌二人友谊之亲密。《唐诗近体》评曰:“善写幽居之致,旨趣俱远。不得以涉理路、落言诠议之。”
译文注释
译文
春山(1)无伴独相求(2),伐木丁丁(3)山更幽。
春日的山中独处无伴,因而特意把您访求,丁丁的伐木声使山谷更显清幽。
涧道(4)馀寒(5)历冰雪(6),石门(7)斜日(8)到林丘(9)。
经残余着寒气和冻雪的山涧通道,历石门古道于傍晚时分到达您的隐居处。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10)朝看麋鹿游(11)。
您从不贪财,夜间也不去观看金银之气;只愿躲避灾祸,每天欣赏麋鹿闲游。
乘兴(12)杳然(13)迷出处(14),对君(15)疑是泛虚舟(16)。
我乘兴而来,为您的情怀所感而迷路;面对您,仿佛是坐上随意漂游之小舟。
注释
(1)春山:指春日山中。
(2)相求:互相寻求。
(3)伐木丁丁:语出《诗经·小雅·伐木》。丁丁:伐木声。
(4)涧道:山涧通道。
(5)馀寒:大寒之后尚未回暖时的寒气;残余的寒气。
(6)冰雪:犹言冻雪,冰读去声。
(7)石门:《地理志》:临邑县有济水词,水有石门,以石为之,故济水之门也。
(8)斜日: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9)林丘:指隐居的地方。
(10)远害:避免祸害。
(11)麋鹿游:比喻繁华之地变为荒凉之所。
(12)乘兴:兴会所至。
(13)杳然:渺远貌。
(14)迷出处:一作“迷去处”。
(15)对君:语本庾信诗:“对君俗人眼”。
(16)虚舟:谓空无所系。无人驾御的船只。
创作背景
《题张氏隐居二首》这组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时杜甫游于齐赵。第一首七律大概作于初识张氏时,第二首五律大概作于与张氏熟识后。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孙 潜.杜诗全译(一).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21.6-8
- [2]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43
- [3]林继中.林继中文集(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