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韦太守陟

荒城自萧索,万里山河空。

天高秋日迥,嘹唳闻归鸿。

寒塘映衰草,高馆落疏桐。

临此岁方晏,顾景咏悲翁。

故人不可见,寂寞平陵东。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奉寄韦太守陟》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并寄赠友人韦陟的诗作,此诗描绘了边塞孤城衰败、萧条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无限的惆怅、悲凉之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思念之情。全诗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层层递进,语言精炼简洁,借悲景诉悲情,最后直抒胸臆,读来荡气回肠。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荒城(4)萧索(5),万里山河空。

城郭荒凉本自荒凉冷落,万里山河分外辽阔澄空。

天高秋日(6)嘹唳(7)归鸿(8)

秋高气爽显得太阳更远,南归鸿雁传来凄厉哀鸣。

寒塘(9)衰草(10)高馆(11)疏桐(12)

塘水寒碧倒映残荷枯草,馆舍高耸飘落几叶梧桐。

临此岁方晏(13)顾景(14)悲翁(15)

正当这一年将尽的时节,顾影徘徊吟咏起思悲翁。

故人(16)不可见,寂寞平陵东(17)

老朋友已经难以见到了,你寂寞地独处平陵之东。

注释

(1)奉:敬词。

(2)太守:一郡的行政长官。

(3)韦太守陟:即韦陟,王维的好友,两人多相唱和之诗。

(4)荒城:荒凉的古城。

(5)萧索:萧条冷落;凄凉。

(6)迥:远。

(7)嘹唳:形容声音响亮凄清。

(8)归鸿:归雁。诗文中多用以寄托归思。

(9)寒塘:寒冷的池塘。

(10)衰草:枯草。

(11)高馆:高大的馆舍。

(12)疏桐:梧桐树间因为稀疏而落下的斑驳的影子。

(13)岁方晏:一年将尽的时候。晏,晚。

(14)顾景:即顾影。自顾其影。有自矜、自负之意。

(15)悲翁:乐府曲《思悲翁》的省称。

(16)故人:旧交;老友。

(17)平陵东:乐府相和曲名。相传为汉代翟义的门客所作。王莽立子婴为帝,自称假皇帝。后来前任丞相翟方进的儿子子东郡太守翟义起兵反对王莽,事情败露被王莽杀害,他的门客为作哀歌。平陵,汉昭帝刘弗陵之陵。一作“平林”,地名,在襄阳之西。此指韦陟任职之地。

创作背景

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韦陟被李林甫所排挤,由吏部侍郎出为襄阳太守。王维写了《奉寄韦太守陟》这首诗寄赠韦陟,对他的遭遇表示同情。

拼音版

fèngwéitàishǒuzhì

huāngchéngxiāosuǒwànshānkōng

tiāngāoqiūjiǒngliáowénguīhóng鸿

hántángyìngshuāicǎogāoguǎnluòshūtóng

línsuìfāngyànyǐngyǒngbēiwēng

rénjiànpínglíngdōng

作者简介

王维

王维(诗佛)

唐朝著名诗人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参考资料

  • [1]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75-76
  • [2]张 晨.王维诗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20.139-141
  • [3]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