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诸生

绵绵圣学已千年,两字良知是口传。

欲识浑沦无斧凿,须从规矩出方圆。

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

握手临歧更可语?慇勤莫愧别离筵。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别诸生》是明代诗人王守仁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首联强调了儒家学问的悠久传承,以及“良知”作为核心观念的重要性;颔联说明是从小处为之、从身边为之;颈联指出学问应融入日常生活,同时能洞察事物本质,达到超越表象的先天境界;尾联是劝勉之语。这首诗是对阳明心学的深刻阐述,体现出诗人对学问与实践结合的重视,即所谓“知行合一”。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绵绵圣学已千年,两字良知是口传。

圣贤的学问已经绵延传承了千年之久,“良知”这两个字便是口口相传的根本。

欲识浑沦(1)无斧凿,须从规矩出方圆。

想要了解整个世界自然而然的大道理,还得良知这样从身边最小处的道理出发。

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

这个小道理包含在日常的生活行为里,其本质却是早在圣贤道出之前就存在了。

握手临歧(2)更可语?慇勤莫愧别离(3)

我们即将分别之前还有什么话可以说?姑且劝勉大家不要辜负了践行的酒席吧。

注释

(1)浑沦:指宇宙形成前的迷蒙状态。

(2)临歧:赠别之辞。

(3)筵:筵席。

作者简介

王守仁

王守仁

明代思想家、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

王守仁(1472—1529),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历任刑部主事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其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