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腰刀首帕从军
腰刀首帕从军,戍楼独倚闲凝眺。中原气象,狐居兔穴,暮烟残照。投笔书怀,枕戈待旦,陇西年少。叹光阴掣电,易生髀肉,不如易腔改调。
世变沧海成田,奈群生几番惊扰。干戈烂漫,无时休息,凭谁驱扫?眼底山河,胸中事业,一声长啸。太平时,相将近也,稳稳百年燕赵。
作品简介
《水龙吟·腰刀首帕从军》是宋代诗人李璮所写的一首词,全词直抒胸臆,感情真挚,忧国忧民之情溢于言表,深刻反映了宋元之际人民希望过和平生活的愿望,抒发了其目睹山河破碎、黎民涂炭,急切盼望早日驱逐入侵者,使身处水深火热中的人民休养生息、安居乐业的愿望,表达了恢复中原的强烈信心和决心。
译文注释
译文
腰刀首帕从军,戍楼(1)独倚闲凝眺。中原气象,狐居兔穴,暮烟残照。投笔(2)书怀,枕戈待旦(3),陇西(4)年少。叹光阴掣电(5),易生髀肉(6),不如易腔改调。
我从小就腰佩战刀、头裹头巾去应征入伍,成为抗敌军队中的一员。每当我闲暇时,便独自登上戍楼眺望那失去的中原故地。但见中原大地一片残破荒凉,到处是野狐、野兔活动的踪影,人烟稀少,在夕阳暮霭中更显得凄凉无比。
世变沧海成田,奈群生(7)几番惊扰。干戈烂漫(8),无时休息,凭谁驱扫?眼底山河,胸中事业,一声长啸。太平时,相将(9)近也,稳稳百年燕赵(10)。
时事变幻莫测,政权更迭频繁,兵连祸结,战事不断,百姓们受尽了战争的侵扰,无法休养生息,要靠谁去驱逐侵略者,扫平中原呢?望着眼中破碎的山河,想到自己肩负的恢复中原的宏图大业,常常禁不住仰天长啸。我们恢复中原的那一天就要到来了,百姓将很快迎来太平时日,北方地区将继续在宋王朝的统治之下延续下去。
注释
(1)戍楼:指边防上的岗楼。
(2)投笔:用班超“投笔从戎”之典。
(3)枕戈待旦:语出《晋书刘传》,意即枕着兵器躺着等待天亮,比喻杀敌报国的心情急切,一刻也不松懈。
(4)陇西:泛指陇山以西地区。
(5)掣电:即电闪,形容迅速。
(6)髀肉:大腿上的肌肉。易生髀肉,感叹久处安逸,光阴易逝,思图 有所作为。
(7)群生:指宋朝百姓。
(8)干戈烂漫:此处形容刀光剑影,兵连祸结的样子。
(9)相将:行将,即将。
(10)燕赵:均为古国名,战国七雄之二,这里泛指北方地区。
创作背景
祝允明《前闻记》:予尝得一故牒,中有题《李郡王山东事迹》,因节述于此。1262年二月三日,离涟水,带涟水、西海、东海及敛毕五万余人入里。二十七日,抵济南府。三月五日小捷。三月离济南五十罩老仓口。十八日大捷于清河。四月三日受围……其受围之日,作《水龙吟》一词云:“腰刀首帕从军(略)。”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唐诗宋词 第二十二卷》.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年,第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