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全诗极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采,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湖光(1)秋月(2)(3)潭面(4)无风镜未磨(5)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犹如未磨的铜镜。

遥望洞庭(6)山水翠(7)白银盘(8)里一青螺(9)

遥望美丽洞庭的湖光山色。真的令人浮想联翩。那翠绿的君山,真像银盘里的一枚玲珑青螺。

注释

(1)湖光:湖面的波光。

(2)两:指湖光和秋月。

(3)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互相辉映。

(4)潭面:指湖面。

(5)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面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6)洞庭:湖名,在今湖南省北部。

(7)山水翠:一作「山水色」。山,指洞庭湖中的君山。

(8)白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白银,一作「白云」。

(9)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创作背景

《望洞庭》作于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被贬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纪录。

拼音版

wàngdòngtíng

guāngqiūyuèliǎngxiāngtánmiànfēngjìngwèi

yáowàngdòngtíngshānshuǐcuìbáiyínpánqīngluó

作者简介

刘禹锡

刘禹锡(诗豪)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甚深,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多所唱和,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有《刘梦得文集》。

参考资料

  • [1]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24-25
  • [2]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54
  • [3]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12
  • [4]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