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石头城》是刘禹锡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一首,全诗着眼于石头城周围的地理环境,在群山、江潮、淮水和月色中凸显古城的荒凉和寂寞,格调莽苍,境界阔大,感慨深沉,历来备受赞誉。

刘禹锡写作这首诗时,大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里大臣相互排挤;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所以,这首诗并不只是发思古之幽情,诗人感慨深沈, 实寓有引古惜兴亡之意,希望君主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这首诗独辟蹊径,避开了和金陵、六朝有关的所有史实,将感情线编织在貌似无关的周边景物中,以一种内在的对比结构暗连出六朝古都昔日的繁华和今日的荒凉,虚实相生,极富张力。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山围(1)故国(2)周遭(3)在,(4)空城(5)寂寞回。

群山环绕那旧都的城墙四围还在,江潮拍击这空城又寂寞地退回。

淮水(6)东边旧时(7)月,夜深还过女墙(8)来。

淮水东边升起的依旧是当年明月,夜深时分还一样穿过女墙照来。

注释

(1)山围:四周环山。

(2)故国:故都,这里指石头城。

(3)周遭:周匝,这里指石头城四周残破的遗址。

(4)潮:指长江江潮。

(5)空城:指荒凉空寂的残破城垣。

(6)淮水:流经金陵城内的秦淮河,为六朝时期游乐的繁华场所。

(7)旧时:昔日,指六朝时。

(8)女墙:城上的矮墙,即城垛。

创作背景

《金陵五题》这组诗当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当时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写了这一组咏怀古迹的诗篇。金陵是六朝故都,江东繁华之地。到刘禹锡的时代,这个城市已不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了,它已荒落得差不多成为一个“空城”。根据诗序,当时有人写了五首关于金陵的诗《金陵五题》,刘禹锡有感于这个废弃了的故都,和作了这组诗。

拼音版

shítóuchéng

shānwéiguózhōuzāozàicháokōngchénghuí

huáishuǐdōngbiānjiùshíyuèshēnháiguòqiánglái

作者简介

刘禹锡

刘禹锡(诗豪)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刘禹锡(772—842),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授监察御史。曾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以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和柳宗元交谊甚深,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多所唱和,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手法寄托政治内容。有《刘梦得文集》。

参考资料

  •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12
  • [2]梁守中.刘禹锡诗文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54-60
  • [3]徐中玉 金启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3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