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北风卷地白草(1)折,胡天(2)八月即飞雪。

北风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降大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3)开。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

散入珠帘(4)湿罗幕(5)狐裘(6)不暖锦衾薄(7)

雪花飞进珠帘沾湿了罗幕,狐裘不保暖盖上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角弓(8)不得控(9)都护(10)铁衣(11)难着(12)

将军的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上。

瀚海(13)阑干(14)百丈(15)冰,愁云惨淡(16)万里凝。

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中军(17)置酒饮归客(18)胡琴琵琶与羌笛(19)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纷纷暮雪下辕门(20)风掣(21)红旗冻不翻。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22)东门送君去,去时雪(23)天山(24)路。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回路转(25)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山路曲折已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注释

(1)白草:西北的一种牧草,晒干后变白。

(2)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3)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4)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形容帘子的华美。

(5)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形容帐幕的华美。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6)狐裘:狐皮袍子。

(7)锦衾薄: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形容天气很冷。锦衾:锦缎做的被子。

(8)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

(9)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控:拉开。

(10)都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

(11)铁衣:铠甲。

(12)难着:一作“犹着”,一作“犹著”。着:亦写作“著”。

(13)瀚海:沙漠。这句说大沙漠里到处都结着很厚的冰。

(14)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15)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

(16)惨淡:昏暗无光。

(17)中军:称主将或指挥部。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的营帐。

(18)饮归客:宴饮归京的人,指武判官。饮,动词,宴饮。

(19)胡琴琵琶与羌笛: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这句说在饮酒时奏起了乐曲。羌笛:羌族的管乐器。

(20)辕门:军营的门。古代军队扎营,用车环围,出入处以两车车辕相向竖立,状如门。这里指帅衙署的外门。

(21)风掣:红旗因雪而冻结,风都吹不动了。一言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掣:拉,扯。

(22)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境内,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

(23)满:铺满。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24)天山:一名祁连山,横亘新疆东西,长六千余里。

(25)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

创作背景

岑参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肃宗至德二载(公元757年)春夏之交东归。天宝十三载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此诗。

拼音版

báixuěsòngpànguānguījīng

běifēngjuǎnbáicǎozhétiānyuèfēixuě

chūnfēngláiqiānshùwànshùhuākāi

sànzhūliánshī湿luóqiúnuǎnjǐnqīn

jiāngjūnjiǎogōngkòngtiělěngnánzhuó

hànhǎilángānbǎizhàngbīngchóuyúncǎndànwànníng

zhōngjūnzhìjiǔyìnguīqínqiāng

fēnfēnxuěxiàyuánménfēngchèhóngdòngfān

lúntáidōngménsòngjūnshíxuěmǎntiānshān

shānhuízhuǎnjiànjūnxuěshàngkōngliúxíngchù

作者简介

岑参

岑参(诗雄)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岑参(717—770),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出身于官僚家庭,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年间,两度出塞,居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转起居舍人等职,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与高适并称“高岑”。其诗题材广泛。有《岑嘉州诗集》。

参考资料

  •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467
  • [2]刘维均.西域史话(上).乌鲁木齐:新疆青年出版社,1982:5
  • [3]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03-605
  • [4]陈国林.高中生必背古诗文.北京:龙门书局出版社,2012:166-167
  • [5]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93-194
  • [6]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