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八首·其四
译
注
拼
种稻清明前,乐事我能数。
毛空暗春泽,针水闻好语。
分秧及初夏,渐喜风叶举。
月明看露上,一一珠垂缕。
秋来霜穗重,颠倒相撑拄。
但闻畦陇间,蚱蜢如风雨。
新舂便入甑,玉粒照筐筥。
我久食官仓,红腐等泥土。
行当知此味,口腹吾已许。
创作背景
北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元丰年间(1078——1085)重用王安石变法。苏轼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由于他当时是文坛的领袖,任由苏轼的诗词在社会上传播对新政的推行很不利。由监察御史李定等人告发,在神宗的默许下,元丰二年 (1079年),苏轼被抓进御史台狱受审,称为“乌台诗案”。
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以乌台诗案为界,黄州贬谪生活,使苏轼的诗词作品在创作上“讽刺的苛酷,笔锋的尖锐,以及紧张与愤怒,全已消失”,渐转向旷达醇熟、空灵隽永、朴质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