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女哀辞

序:行女生于季秋,而终于首夏。三年之中,二子频丧。

伊上帝之降命,何修短之难裁。

或华发以终年,或怀妊而逢灾。

感前哀之未阕,复新殃之重来!

方朝华而晚敷,比晨露而先晞。

感逝者之不追,情忽忽而失度。

天盖高而无阶,怀此恨其谁诉!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行女哀辞》是曹植为哀悼小女儿行女之死而作。这篇辞赋的序文简要介绍了诗人女儿的生平,点出其令人痛心的遭遇;正文以深沉的笔触探讨命运无常与人生苦短,用自然界中花朵的短暂绽放与晨露的迅速消逝,比喻女儿生命的短暂与美好易逝,令人扼腕叹息;最后表达了诗人对逝者无法挽回的无奈与悲痛。此篇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女儿不幸命运的描绘,表达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与对逝者的深切哀悼。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序:行女生于季秋,而终于首夏。三年之中,二子频丧。

序:我的小女儿行女出生于深秋时节,在第二年四月的初夏死去。短短三年之中,两个心爱的女儿相继夭亡。

伊上帝之(1)(2),何修短(3)之难(4)

上苍赐予人类宝贵的生命,寿命的长短何以这么难猜!

或华发以终年(5),或怀妊(6)而逢灾。

有人可以幸运地活到白首,有的人却死在母亲的腹胎。

前哀(7)之未(8),复新殃(9)之重来!

痛失金瓠的悲伤还没有结束,又眼看着行女被尘土湮埋。

(10)(11)(12)晚敷(13),比晨露而先(14)

可怜的孩子像木槿花一样凋落;又像晨露,干的这么快。

感逝者之不追,情忽忽(15)失度(16)

我想到那凋零的小小的生命,再也无法重来,顿时间失了常态。

(17)高而无(18),怀此恨其谁诉!

怨恨天高却没有长梯借我攀缘,我还能向谁诉出我心中的苦哀!

注释

(1)降:赐下。

(2)命:人的寿命。

(3)修短:长短。

(4)裁:猜测,估料。

(5)终年:尽其天年。

(6)怀妊:怀孕。

(7)前哀:指大女儿金瓠之死。

(8)阕:尽。

(9)新殃:指行女之死。

(10)方:比如。

(11)朝:早上。

(12)华:指木槿花,开于夏秋季节,早上开花,夜晚凋谢。

(13)晚敷:指夜晚凋谢。

(14)晞:晒干。

(15)忽忽:恍惚之貌。

(16)失度:失态。

(17)盖:语气词。

(18)阶:阶梯。

作者简介

曹植

曹植

三国时期文学家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子,曹丕弟。封陈王,谥曰思,故世称陈思王。自称“生乎乱,长乎军”。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深得曹操赏爱,几乎被立为太子,终因“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而失宠。其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他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为建安文学中成就最高者。宋人辑有《曹子建集》,今又有《曹植集校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