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六月十七日昼寝》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一、二句写现实生活,说自己穿着朝服在京城度日,感到局促不安,因而向往昔日乡村生活的自由自在。三、四句,写由马龁干草的声音引发出梦境。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红尘(1)席帽乌靴(2)里,想见沧洲(3)白鸟(4)双。
我戴着席帽穿着朝靴混迹在京城,一心只向往回到家乡的渺渺水滨,伴随着白鸟双双。
马龁(5)枯萁(6)喧午枕(7),梦成风雨浪翻江。
午间就枕,倾听着户外马儿咀嚼干草的声响;到了梦中,却置身在风雨吹打着的江边,欣赏着滔天巨浪。
注释
(1)红尘:指繁华之地。
(2)席帽乌靴:指官服。席帽,以藤为架编成的帽子,宋时士子出外都戴席帽。乌靴,即朝靴。
(3)沧洲:滨水的地方。古时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4)白鸟:白羽的鸟。鹤、鹭之类。
(5)龁:咬,咀嚼。
(6)枯萁:干草。
(7)午枕:午睡的枕头。多指午睡。
创作背景
《六月十七日昼寝》约作于元祐四年(1089年)至六年间,当时黄庭坚在史馆任职,苏轼因与当朝政见不合,出守杭州,黄庭坚失去吟伴,自感官场风云多变,于是产生了归隐山林的念头。这首诗表现的正是他当时的心情。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年5月1日.第128-1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