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野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后四句诗人脱口抒怀,表达了诗人“屈穷心不穷”的高远志向,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热情向往。全诗以写景收结,寓议论、抒情于景物描写之中,意境深远,脉络清晰,音节浏亮,基调昂扬,充满了激情。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鸦翎羽箭(2)山桑(3)弓,仰天射落衔芦鸿(4)。
拉开山桑木制成的弓,仰天射出用乌鸦羽毛作箭羽的箭,弦响箭飞,高空中口衔芦苇疾飞而过的大雁应声中箭,跌落下来。
麻衣(5)黑肥(6)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穿着肥硕宽大的黑色粗麻布衣服,迎着呼啸的北风,在田野里烧烤着猎获物,饮酒高歌,直到暮色四起,黄昏来临。
男儿屈穷(7)心不穷,枯荣(8)不等嗔(9)天公(10)。
大丈夫虽身受压抑遭遇困窘,才志不得伸展,但心志不可沉沦。愤怒问天公:上天为什么要作有枯有荣这样不公平的安排?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11)烟蒙蒙。
凛冽寒风终将过去,即将到来的应是和煦春风拂绿枯柳。到那时缀满嫩绿的柳条看上去正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
注释
(1)野歌:在田野中放声高歌。
(2)鸦翎羽箭:用乌鸦羽毛做成的箭。
(3)山桑:即桑树,木质坚韧,可制弓箭。
(4)衔芦鸿:口衔着芦苇的大雁。传说大雁为躲避对手,经常衔着芦苇而飞。
(5)麻衣:这里指寒士穿的粗布麻衣。
(6)黑肥:形容衣服肮脏肥大。
(7)屈穷:指有才志而不能施展。屈:不伸。穷:困。
(8)枯荣:贱贵。指人生的得意和失意。
(9)嗔:生气发怒。
(10)天公:老天。
(11)看即:随即,转眼。
创作背景
《野歌》此诗当是青年诗人虽遭挫折但对社会还充满希望时的真实心态,其写作年代似乎以定于遭谗落第之后、长安任职之前的时段为宜。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吴企明 编选.李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1-23
- [2]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82
- [3]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