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规

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

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眇眇春风见,萧萧夜色凄。

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子规》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本诗主要表达了思乡难归的情感。诗的首联点明地点,写出江楼与山峡相映成趣的景象,翼瓦齐整,显得古朴而庄重;颔联通过山木合围、子规啼鸣,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颈联进一步描绘春风微拂、夜色凄清的景象;尾联直接抒发诗人的客居之愁,这子规啼叫触动人更深的忧伤。这首诗回环往复地抒发了诗人的客愁,令人不忍卒读。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峡里云安(1)县,江楼翼瓦(2)齐。

三峡之间有一座云阳县,江岸上的阁楼屋瓦整齐铺列,如鸟翼相覆。

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楼的两边被山中树木包围掩映,整日都有杜鹃在树上啼鸣。

眇眇(3)春风见,萧萧(4)夜色凄。

春风缓缓吹来,树木发出簌簌声,夜晚愈加凄冷。

客愁那听(5),故作傍人低。

客愁满怀的人哪能再听子规的悲啼?偏偏子规鸟故意傍人低飞,啼叫不绝。

注释

(1)云安:云阳。

(2)翼瓦:屋瓦整齐铺列,如鸟翼相覆。

(3)眇眇:风吹动的样子。

(4)萧萧:草木摇落声。

(5)此:杜鹃的叫声。

作者简介

杜甫

杜甫(诗圣)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