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夏州城楼

寒城猎猎戍旗风,独倚危楼怅望中。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

离心不忍听边马,往事应须问塞鸿。

好脱儒冠从校尉,一枝长戟六钧弓。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登夏州城楼》是唐代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紧扣诗题,交代时间、地点和眼前之景。颔联描写望中所见之万里山河,怀念战死在这块土地上的千古英雄。颈联叙述远听边马嘶呜声,仰望空中飞鸿,深感战争形势严重。尾联流露了诗人投笔从戎之意。这首诗全诗写景抒情,上下古今,气象阔大,壮怀激烈。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寒城猎猎戍旗(1)风,独倚危楼(2)怅望中。

我独自一人倚偎高楼怅然远望,无限寒意的边城戍旗飘扬猎猎生风。

万里山河唐土地(3),千年魂魄晋英雄。

万里山河都是大唐的土地,在这土地上千百年来有多少戍边英雄为国献身捐躯。

离心(5)不忍听边马(6),往事应须问塞鸿(7)

边疆的愁苦不忍心去倾听,以往的事情不堪去询问。

好脱儒冠(8)校尉(9),一枝长戟六钧弓(10)

最好脱掉文人的帽子去当一个武官,拿起武器去保卫国土立功边疆。

注释

(1)猎猎戍旗:猎猎:风声。戍旗:要塞戍之旗。

(2)危楼:高楼。

(3)唐土地:指包括夏州在内的唐朝广阔国土。

(4)千古魂魄晋英雄:晋朝时期,北方大乱,五胡乱华,先后建有十六国,其中匈奴人、大夏世祖赫连勃勃,就是夏州城建城之人(当时叫做统万城)。大夏建国后,晋朝和大夏国的赫连勃勃作战于统万城,边塞战士死伤阵亡极多。

(5)离心:别离之情。

(6)边马:边塞地区的马。

(7)塞鸿:边塞的大雁。塞鸿秋季南来,春季北去,故古人常以之作比,表示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边塞鸿雁可以寄书,古人有“雁足传书”的故事。

(8)儒冠:儒生戴的帽子,表明他们的身份,但不一定有特定社会地位。

(9)校尉:武职名。隋唐为武教官,位次将军。

(10)六钧弓:钧是古代重量计量单位之一,一钧相当于三十斤,六钧即拉力一百八十斤,用来比喻强弓。

创作背景

诗人曾登边城夏州城楼,看到战乱给国家带来的危害,心中无限调怅,并由所见的唐代万里河山追念到晋代将士为国捐躯的赦身精神,不由得心潮激荡,作下《登夏州城楼》这首诗。

拼音版

dēngxiàzhōuchénglóu

hánchénglièlièshùfēngwēilóuchàngwàngzhōng

wànshāntángqiānniánhúnjìnyīngxióng

xīnrěntīngbiānwǎngshìyīngwènsāihóng鸿

hǎotuōguāncóngxiàowèizhīzhǎngliùjūngōng

作者简介

罗隐

罗隐

唐末文学家、诗人、辞赋家

罗隐(833—909),字昭谏,余杭(今属浙江)人,一作新登(今浙江桐庐)人,本名横,以十举进士不第,乃改名。唐光启中,入镇海节度使钱鏐幕,后迁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其诗颇有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故少数作品能流传于民间。有诗集《甲乙集》,清人辑有《罗昭谏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