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出东平》是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描写了诗人离开东平返回忻州时情形。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世路艰辛的感慨和诗人穷愁潦倒的凄凉之情。全诗深曲含蕴,意脉不露,耐人咀嚼。
译文注释
译文
老马凌兢(2)引席车(3),高城(4)回首一长嗟。
羸弱的老马艰难地拉着席车,回望着高城不由得长声咨嗟。
市声(5)浩浩(6)如欲沸,世路(7)悠悠殊(8)未涯(9)。
市井上人声喧嚷,就像是水要腾沸,人世间长路漫漫,一点也不见边涯。
潦倒(10)本无明日计,往来空置六年家(11)。
穷愁潦倒,本没有什么长远的计划,六年漂泊,空置下这可怜的破家。
东园(12)花柳西湖(13)水,剩著(14)新诗到处夸。
东园中的翠柳红花,西湖中的澄波绿水,都写进我的新诗,到处去向人炫夸。
注释
(1)东平:府名,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改郓州设置,州治在须城,就是今天的山东东平。时,东平有许多友人,如严实、李杲等,在诗人羁管期间给过他很多帮助。
(2)凌兢:小心恐惧,战战兢兢的样子。
(3)席车:车厢四周围上席子的车。
(4)高城:这里是指东平城。
(5)市声:集市中的嘈杂声。
(6)浩浩:本是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这里是用来形容人声鼎沸。
(7)世路:这里指世间人事的经历,等于说人生道路。
(8)殊:副词,用在否定词前面,表示否定的程度达到某种极限,意思是“一点也(不)”“根本(没有)”等。
(9)涯:边际,尽头。
(10)潦倒:颓丧失意。
(11)往来空置六年家:等于说“六年往来空置家”。往来,意思是漂泊流浪。六年,自诗人被拘管在聊城至今,已经过了五年,六年是说的约数。
(12)东园:在东平,元好问常常前往游赏。
(13)西湖:此指的济南大明湖。
(14)剩著:全都写在,全都写进。剩,副词,意为“尽”,“都”。
创作背景
蒙古太宗窝阔台十年(1238)夏天,诗人应邀前往山东东平万户(万户,官名,元朝时设置,为世袭军职)严实家中作客,逗留过一段时间。秋天,诗人携家离开冠氏回归故乡忻州,途中写下了《出东平》这首诗。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章必功著.《元好问暨金人诗传 上》.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第172页
- [2]齐存田著.《遗山诗词赏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09.第197-200页
- [3]郑力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元好问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202-2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