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忆未来人

蔷薇未洗胭脂雨,东风不合催人去。心事两朦胧,玉箫春梦中。

斜阳芳草隔,满目伤心碧。不语问青山,青山响杜鹃。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菩萨蛮·忆未来人》为明代作家李雯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表面是感慨春归人远,写女子对良人的思念之情,而实际上却是写词人对国事的衷愁与感慨。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蔷薇(2)未洗胭脂雨,东风(3)不合催人去。心事两朦胧,玉箫(4)春梦中。

蔷薇初开它的红花尚未沐浴春雨,恼人的东风却在逼人离去。两人的心思都不明朗,就像韦皋只能在梦中和玉箫会晤。

斜阳芳草隔,满目伤心碧(5)。不语问青山,青山响杜鹃(6)

无边的芳草远接斜阳,触目的碧绿令人心伤。问一问青山情人的消息,山中传出杜鹃鸟凄厉的声响。

注释

(1)菩萨蛮:词牌名。原系唐教坊曲名。苏鹗《杜阳杂编》云:“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重头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又名 “子夜歌” 、“巫山一片云”、“花间意”、“花溪碧城里钟”、“重叠金”、“梅花句”、“晚云烘日”、“菩萨鬘”等。回文词体又名“联环结”。

(2)蔷薇:多年生落叶灌木,春夏间开花,深红色为多。“未洗”意为尚示开得盛足。

(3)东风:春风。

(4)玉箫:女子名。据《云溪友议》载:西川节度使韦皋,少游江夏,与一青衣名玉萧者有情,约少则五载多则七年娶之。迨过八年春,玉箫无望而绝食以死。

(5)满目伤心碧:满目青山在愁人心的感觉,青得发怵发惨。

(6)杜鹃:又名子规,相传为古蜀望帝之魂所化,啼时嘴角溢血。

创作背景

李氏的仕情,颇有客观偶然性。词人是明崇祯十五年的举人,他考的是明王朝的举人,想的也是要为明王朝于一番事业,而明却不复存在了。词人在公元1643年(崇祯十六年)去京师,当时陈子龙曾劝阻过,陈氏《三子诗选序》说:“癸未,李子从其尊人太仆公入燕邸,余移书尼下,不听。明年春,先皇帝召予为谏官,未至,京师陷于贼,太仆殉难。虏师入,寇遁。李子守父丧,不得归。”《南汇县志》也说:其父李逢申,“遭诬谪戍,雯匍訇走京师讼其冤。甲申父殉难,雯募棺殓之,饘粥不进者累日。本朝定鼎,内院诸大臣怜其孝,且知其才,荐授弘文院中书。”李雯恰好身处剧变中的北京,确非有意识主动存图谋。而据陈子龙所述,则李氏词之“忆未来人”或正指子龙。

拼音版

mán··wèiláirén

qiángwēiwèiyānzhīdōngfēngcuīrénxīnshìliǎngménglóngxiāochūnmèngzhōng

xiéyángfāngcǎomǎnshāngxīnwènqīngshānqīngshānxiǎngjuān

作者简介

李雯

李雯

明末清初诗人

李雯 (1608—1647),字舒章,号蓼斋,江南青浦(今属上海)人。少与陈子龙、宋徵舆齐名,称“云间三子”。顺治初,廷臣交荐,授弘文院撰文、中书舍人,充顺天(今北京)乡试同考官,以父丧归。著有《蓼斋集》,刻于顺治十四年(1657),附《蓼斋词》一卷,陈乃乾辑入《清名家词》,而与陈子龙、宋徵舆合刻之《幽兰草》中,尚有一卷未辑入。

参考资料

  • [1]李桂彬.鸾凤和鸣.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8年07月第1版.第321页
  • [2]郑在瀛 张声启主编.中国历代爱情诗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01月第1版.第49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