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度天山有怀京邑
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
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
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
交河浮绝塞,弱水浸流沙。
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
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
作品简介
《晚度天山有怀京邑》是初唐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五言排律。这首诗是诗人从军西域时所作。诗中想象奇丽,用典巧妙,表达了诗人远戍塞外,对久别的京都的深切怀念之情。其实诗人从军边塞为的是进入仕途,最终能在朝廷上一展抱负,叱咤风云,而不是无所作为,老死边鄙。可是归期渺茫,诗人不由心焦如焚。
译文注释
译文
忽上天山(2)路,依然想物华(3)。
忽然登上了天山,看到眼前的景象,依旧想起京都中那美丽的自然景色。
云疑上苑(4)叶,雪似御沟(5)花。
天山上的朵朵白云好像是上林苑中的树叶,白雪好像是护城河中的落花。
行叹戎麾(6)远,坐怜衣带赊(7)。
行军途中感叹军队离京城越来越远,因行军劳苦,坐下来哀怜自已衣带宽松。
交河浮绝塞(8),弱水浸流沙(9)。
交河水流向远处,消失在荒远的塞外,弱水流向了沙漠。
旅思徒漂梗(10),归期未及瓜(11)。
军旅中愁思不断,仿佛漂浮在水面的树枝,想想还没到任职期满交接回归的日子。
宁知心断绝,夜夜泣(12)胡笳(13)。
谁会知道我归乡的心思已经断绝了呢,每天夜里听到那衰怨的胡茄声,我禁不住潜然泪下。
注释
(1)京邑:京都,指长安。
(2)天山:山名,唐代称伊州、西州以北一带的山脉为天山。
(3)物华:自然景色。
(4)上苑:上林苑,是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三年(前138年)在秦朝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此处代指唐皇家园林。
(5)御沟:指长安护城河。
(6)戎麾:军旗,亦借指军队。
(7)赊:这里是宽松之意。
(8)交河浮绝塞:意思是交河水流向远处,消失在荒远的塞外。
(9)弱水浸流沙:《尚书·禹贡》记载:“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这里的意思是弱水流向了沙漠。弱水:即今甘肃张掖河。流沙:沙漠。
(10)漂梗:漂浮在水面的树枝。这里比喻踪迹不定。梗:树木的断枝。
(11)及瓜:指任职期满。瓜:指瓜时,即瓜熟之时。
(12)泣:一作“听”。
(13)胡笳:古代北方的一种管乐器。
创作背景
《晚度天山有怀京邑》这首诗是骆宾王从军西域时所作。其实诗人从军边塞为的是进入仕途,最终能在朝廷上一展抱负、叱咤风云,而不是无所作为、老死边鄙。如今归期渺茫,诗人不由心焦如焚。这首诗是骆宾王为了抒发常年转徙边地内心的凄苦哀伤以及思归念远的悲凉心境而作。
文学赏析
首联“忽上天山路,依然想物华”意为:忽然登上了天山,向南远眺,心绪愁闷,不由想起京城中那美丽的自然景色。“忽”字形象、生动,由于天山高峻,往上攀爬时感到遥如登天,到达山顶时,眼前景色一下子开阔起来,有豁然开朗之感。可惜瞬间的惊异、喜悦之余,诗人又陷入了对京城的思念。开宗明义,直指题目。
次联“云疑上苑叶,雪似御沟花”意为:天山上云层舒展,让人疑心是上林苑中浓密的树叶,那飘扬的雪花恰似长安护城河中随波荡漾的落花。此二句紧扣“想物华”三字,驰骋想象,笔墨跌宕。
三联“行叹戎麾远,坐怜衣带赊”意为:行军途中常常慨叹军营离京城十分遥远,因为叹息、忧虑,我的衣带都变得松弛不少。行军辛苦,忧思边人,以致形容枯槁。
四联“交河浮绝塞,弱水浸流沙”意为:交河水流向远处,消失在荒僻的塞外,弱水里浸着流动的细沙。如此悲壮、凄凉的绝域景象与诗人记忆中京城的车水马龙、花团锦簇之景差别巨大,难怪诗人又“叹”又“怜”,以致“衣带赊”了。
五联“旅思徒漂梗,归期未及瓜”意为:旅途之中像木偶人一样漂泊不定,遥想离任满交接回归的日子还长着呢。这是诗人对从戎在外,生活起伏,不知何时可以结束的忧伤、惆怅,用典巧妙,让人觉得漂泊之人的凄凉境遇古今都是一样的。
末联“宁知心断绝,夜夜泣胡笳”意为:这种生活令人心思断绝,每当夜里听到那悲凉的胡笳之音,禁不住潸然泪下。诗人在历数自己一路转徙的生活之后,悲哀、伤感之情终于不可抑制,随着泪水喷涌而出。那般痛彻心扉的悲怆之情随着胡笳之音萦绕在读者心头,余韵悠远。
诗人对怀想中的京城的描写仅是浮光掠影似的凌空一笔,而且还是由眼前冷漠、凄寒之景联想而生,其他的笔墨都重重涂抹在对绝域之地的迷茫、苍凉之景的描绘上。这凌空一笔恰如黑暗中的一道闪电,令人更加感到黑暗的恐怖,但正是这一闪给人无穷的希望和勇气,也正是这一点光亮激励着诗人继续努力向前,立功异域,荣归故里。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周振甫.唐诗宋词元曲全集 全唐诗 第2册[M].合肥.黄山书社.1999.601
- [2]徐星予.边塞诗选 上 金戈铁马卫家国[M].北京.应急管理出版社.2022.04.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