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宴曲

雉扇合蓬莱,朝车回紫陌。

重门集嘶马,言宴金张宅。

燕娥奉卮酒,低鬟若无力。

十户手胼胝,凤凰钗一只。

高楼齐下奉,日照罗衣色。

笑指负薪人,不信生中国。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古宴曲》是唐代诗人于濆(fén)创作的一首以写宴会为中心的古体诗,此诗开头四句写贵臣们朝罢赴宴,中间四句写宴会上侍女的姿态和妆饰,最后四句写富豪们宴会后的消遣。全诗通过贫富生活的强烈对照,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穷奢极欲的荒淫生活,达到了借古讽今的目的。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雉扇(1)(2)蓬莱(3)朝车(4)紫陌(5)

羽扇在蓬莱宫中收起,朝车从京城大道返回。

重门集嘶马,言宴金张(6)宅。

深院聚集着嘶鸣骏马,说要宴饮在王宫豪宅。

燕娥(7)(8)卮酒(9)低鬟(10)若无力。

燕地美女捧酒杯侍奉,发髻低垂似娇羞无力。

十户手胼胝(11),凤凰钗一只。

十户农民手脚磨出茧,只能挣来凤凰钗一只。

高楼齐下奉,日照罗衣(12)色。

高楼上凭栏一同下望,日照罗衣华艳的颜色。

笑指负薪(13)人,不信生中国(14)

嬉笑着手指砍柴的人,不信他们也生在中国。

注释

(1)雉扇:即“雉尾扇”,用野鸡毛做成的宫扇,为古代帝王仪仗之一。

(2)合:闭合,收拢。

(3)蓬莱:唐宫名,原名大明宫。

(4)朝车:古代君臣行朝夕礼及宴饮时出入用车。

(5)紫陌:指京师郊野的道路。

(6)金张:汉时金日磾(dī)、张安世二人的并称。二氏子孙相继,七世荣显。后因用为显宦的代称。

(7)燕娥:燕地的美女,指侍女。

(8)奉:通“捧”。

(9)卮酒:犹言杯酒。

(10)低鬟:犹低首,低头。用以形容美女娇羞之态。

(11)胼胝:手掌脚底因长期劳动摩擦而生的茧子。

(12)罗衣:轻软丝织品制成的衣服。一作“罗绮”。

(13)负薪:背负柴草。谓从事樵采之事。

(14)中国:泛指中原地区。

创作背景

于濆生活在晚唐,在当时创作倾向趋于嘲云戏月,刻翠粘红,轻视社会民生的大背景下,尽力摆脱诗歌对仗、平仄、用韵等形式上的束缚,远承《诗经》和汉魏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近取杜甫、元白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着重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揭示社会矛盾。

于濆生活在社会下层,对于当时社会上贫富不均的现实有深刻的体会,在其作品中,往往通过强烈的对比手法对这一主题进行集中的反映。在他存世不多的诗篇中,大部分都触及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古宴曲》即是有代表性的一篇。

拼音版

yàn

zhìshànpéngláicháochēhuí

chóngményányànjīnzhāngzhái

yānéfèngzhījiǔhuánruò

shíshǒupiánzhīfènghuángchāizhǐ

gāolóuxiàfèngzhàoluó

xiàozhǐxīnrénxìnshēngzhōngguó

作者简介

于濆

于濆

晚唐诗人

于濆(生卒年不详),字子漪,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懿宗咸通二年(861)进士,官终泗州判官。与刘驾、曹邺等不满当时拘守声律和轻浮艳丽的诗风,曾作古风三十篇以矫时弊,自称“逸诗”。其诗今存四十余篇,颇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之作。有《于濆诗集》。

参考资料

  •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782-783
  • [2]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