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杜鹃千里啼春晚

杜鹃千里啼春晚,故国春心折。海门空阔月皑皑,依旧素车白马夜潮来。

山川城郭都非故,恩怨须臾误。人间孤愤最难平,消得几回潮落又潮生。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虞美人·杜鹃千里啼春晚》是近代词人王国维创作的词作。上片是以写故国的景色和追怀故国的情绪;下片写时代变化后,环境与人们的感情变化。作者借钱塘江水将丧妻之痛和身世之哀结合起来,体现了词中苍郁激越,沉痛悲凄的意境。该词想象合理,情痴情真。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杜鹃(2)千里啼春晚(3)故国(4)春心(5)折。海门(6)空阔月皑皑(7),依旧素车白马(8)夜潮(9)来。

杜鹃鸟啼到了暮春时节,故乡总勾起人伤春的情绪。钱塘江口空阔辽远,洁白的月光下,似乎伍子胥的素车白马又奔潮而来。

山川城郭都非故,恩怨(11)须臾(12)(13)。人间孤愤(14)最难平,消得(15)几回潮落又潮生。

山川家国都不是原来的模样,人间的情义都被耽误。心中有情怀难以平复,怎么经得起几回潮起潮落。

注释

(1)虞美人: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2)杜鹃:鸟名,又名杜宇、子规。

(3)春晚:春暮。

(4)故国:故乡。

(5)春心:春景所引发的意兴。

(6)海门:内河通海之处,此指钱塘江口。

(7)皑皑:雪白貌。

(8)素车白马:送丧的车马。

(9)夜潮:潮水每日两次,此指夜间之潮。

(10)城郭非故:用丁令威成仙化鹤事,且极言城郭亦非当年。据《逍遥墟经》卷一记载,其为西汉时期辽东人,曾学道于灵墟山,成仙后化为仙鹤,飞回故里,站在一华表上高声唱: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岁今来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以此来警喻世人。后世多用此典。

(11)恩怨:恩与怨,常偏指怨恨。

(12)须臾:片刻,短时间。

(13)误:错误,引申为迷惑。

(14)孤愤:耿直孤行,愤世嫉俗。

(15)消得:此谓怎禁得起。

创作背景

王国维22岁离开家乡,便奔走东西、辗转南北,很少回海宁。从1906年8月到1907年4月,在海宁为亡父“守制”总共八个月。他回到北京才三个月,便得到妻子病危的消息,又匆匆赶回来,十天以后,妻子就去世了。妻子去世后,王国维徘徊在江边,面对潮涨潮落,他心中一片空虚,眼前却尽是妻子临终的情景,于是写下了《虞美人·杜鹃千里啼春晚》这首词。

拼音版

měirén··juānqiānchūnwǎn

juānqiānchūnwǎnguóchūnxīnzhéhǎiménkōngkuòyuèáiáijiùchēbáicháolái

shānchuānchéngguōdōufēiēnyuànrénjiānfènzuìnánpíngxiāohuícháoluòyòucháoshēng

作者简介

王国维

王国维

近代著名学者、文艺批评家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省海宁州(今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早年留学日本,后执教清华研究院国学门,为“四大导师”之一。1927年6月,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精甲骨文研究,创立出土材料与文献相参证的“二重证见法”以治史。有《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观堂集林》等学术专著行世。其少作《人间词话》标出“境界”以为词中胜境。其个人创作亦以此为指归,有《人间词》甲乙稿。

参考资料

  • [1]叶嘉莹,安易编著.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6.1.第476-482页
  • [2]王国维著.山有扶疏编,一生最爱人间词 为伊消得人憔悴 附 人间词话.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08.第1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