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席上偶谈蜀汉事因赋短柱体
鸾舆三顾茅庐。汉祚难扶,日暮桑榆。深渡南泸,长驱西蜀,力拒东吴。
美乎周瑜妙术,悲夫关羽云殂。天数盈虚,造物乘除。问汝何如?早赋归欤。
作品简介
《折桂令·席上偶谈蜀汉事因赋短柱体》是元代文学家虞集创作的一首小令,这是一首咏史作品,作者通过寥寥数语既形象地描绘了三国时期群雄逐鹿的局面,又称颂了诸葛亮、周瑜等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全曲叙写史实言简意赅,发表感叹情深意长。且格式上两字一韵,一韵到底,不仅曲词流畅清通,而且曲意警策深致。
译文注释
译文
鸾舆(1)三顾茅庐。汉祚(2)难扶,日暮桑榆(3)。深渡南泸(4),长驱西蜀(5),力拒东吴(6)。
刘备亲自出马,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无奈汉室气数已尽,如同日落桑榆,难以扶持了。诸葛亮南下五渡泸水,远赴西南蜀地,全力抗击东吴。
美乎周瑜妙术,悲夫关羽云殂(7)。天数(8)盈虚(9),造物(10)乘除(11)。问汝何如?早赋归欤(12)。
周郎巧妙计策真是好啊,关羽的死亡又多么令人悲叹!天命的变化自有定数,造物主也自有安排。我问你,你又能怎样呢?还是早些儿回老家去得了。
注释
(1)鸾舆:皇帝的车驾,亦指代皇帝。此处指代刘备。
(2)祚:皇位。
(3)桑榆:《淮南子》有“日西垂,景在树端,谓之桑榆”之语,常用来比喻晚年、晚期。这里比喻颓废的汉室。
(4)南泸:泸水,即今金沙江。此处指诸葛亮渡泸水,七擒孟获之事。
(5)西蜀:蜀中之地。
(6)东吴:指孙权政权。
(7)云殂:死亡,云为语气助词。
(8)天数:天命。
(9)盈虚:圆缺。
(10)造物:指主宰创造大自然万物的神灵。
(11)乘除:增减。与“盈虚”意近,都是指此消彼长的变化。
(12)归欤:即归家吧。欤,语气助词。
创作背景
这支【折桂令】是作者在“席上”所赋,元末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记载虞集作此曲的轶事,一次虞集在童童学士家宴集时,有歌伎顺时秀唱了一支【折桂令】:“博山铜细袅香……”一句两韵,(如:铜、风)名为“短柱”,虞集爱它新奇,就以席间所议蜀汉事为主题,即席赋成《折桂令·席上偶谈蜀汉事因赋短柱体》这支小令。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李伯钦. 经典传家 图解元曲三百首[M]. 合肥:黄山书社, 2016,141.
- [2](清)蘅塘退士编.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 两卷版 下[M]. 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14,486-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