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风·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作品简介
《卫风·伯兮》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写妻子思念丈夫远行出征的诗。全诗四章,每章四句,全以思妇的口吻来叙事抒情。第一章开篇四句,思妇并无怨思之言,而是兴高采烈地夸赞其夫之才之美;第二章,诗的笔锋和情调突然一转,变成了思妇对征夫的思念之情的描述;第三章,进一步描述思妇对征夫的思念之情;第四章,承上两章而来,思妇一而再、再而三地倾诉出她对丈夫的深切思念。此诗紧扣一个“思”字,思妇先由夸夫转而引起思夫,又由思夫而无心梳妆到头痛,进而由头痛到患心病,从而呈现出一种抑扬顿挫的跌宕之势。此诗描述步步细致,感情层层加深,情节层层推展,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译文注释
译文
伯(2)兮朅(3)兮,邦之桀(4)兮。伯(2)也执殳(5),为王(6)前驱。
我的丈夫真威猛,真是邦国的英雄。我的丈夫执长殳,做了君王的前锋。
自伯之东(7),首如飞蓬(8)。岂无膏沐(9),谁适(10)为容?
自从丈夫东行后,头发散乱像飞蓬。膏脂哪样还缺少?为谁修饰我颜容!
其雨其雨(11),杲杲出日(12)。愿言(13)思伯,甘心(14)首疾(15)。
天要下雨就下雨,却出太阳亮灿灿。一心想着我丈夫,想得头痛也心甘。
焉得谖草(16),言树之背(17)。愿言思伯,使我心痗(18)。
哪儿去找忘忧草?种它就在屋北面。一心想着我丈夫,使我伤心病恹恹。
注释
(1)卫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十篇。
(2)伯:兄弟姐妹中年长者称伯,此诗中系女子对丈夫的称呼。
(3)朅:勇武高大。
(4)桀:同“杰”,杰出。
(5)殳:古兵器,杖类。长丈二无刃。
(6)王:诸侯在自己的地盘内也可以称王。
(7)之东:去往东方。
(8)飞蓬:头发散乱貌。
(9)膏沐:妇女润发的油脂。
(10)谁适:即对谁、为谁的意思。适,当;一说悦,喜欢。
(11)其雨其雨:祈使句,盼望下雨的意思。
(12)杲杲出日:杲(gǎo):明亮的样子。出日:日出。
(13)言:而,语助词。
(14)甘心:情愿。
(15)首疾:头痛。
(16)谖草:萱草,忘忧草,俗称黄花菜。
(17)背:屋子北面。
(18)痗:忧思成病。
创作背景
关于《卫风·伯兮》此诗的背景,《毛诗序》云:“《伯兮》,刺时也。言君子行役,为王前驱,过时而不反焉。”《郑笺》云:“卫宣公之时,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伯也为王前驱久,故家人思之。”朱熹反驳说:“郑在卫西,不得为此行也。”他认为“妇人以夫久从征役,而作是诗”(《诗集传》)。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周振甫.诗经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3:90-91
- [2]朱 熹.诗经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28
- [3]李山 解读.诗经.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105-107
- [4]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28-130
- [5]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