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堂五首·其四

山家为割千房蜜,稚子新畦五亩蔬。

更有南堂堪著客,不忧门外故人车。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南堂五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此组诗围绕置身于南堂的种种感受而写,立意各自不同,五首分列开来,独立成篇,但又相互联接,组成一幅精美的山水人物画,表现了清静而壮美的自然环境,表达了悠闲自得的感情,创造出一种清幽绝俗的意境。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山家(1)为割千(2)蜜,稚子新(3)五亩蔬。

山居的我割取了众多蜂房的原蜜,幼子新近分畦种植了五亩蔬菜。

更有南堂堪著客,不忧门外故人车。

还有建好的南堂足可以待客,不愁友人的车马停满门外。

注释

(1)山家:山居的人家,此诗人自指。

(2)房:指蜂房。

(3)畦:原指田畦,田垅,此处用为动词,指分畦种植。

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元丰六年(1083年)南堂新葺之时。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苏轼到达黄州贬所,先寓居定惠院,后迁居距离大江八十步的临皋亭(驿)。元丰六年五月,在友人的大力支持下,在临皋亭的南畔筑三间屋,苏轼名之曰南堂,完成后即景抒怀,作此组诗。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 [1]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97-198
  • [2]陈迩冬.苏轼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192
  • [3]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126-127
  • [4]曹济平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13-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