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五月武昌舟中触目
两髯背立鸣双橹,短蓑开合沧江雨。
青山如龙入云去,白发何人并沙语。
船头放歌船尾和,篷上雨鸣篷下坐。
推篷不省是何乡,但见双双白鸥过。
作品简介
《夏五月武昌舟中触目》是元代诗人揭傒斯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的是近景,有把橹的船家和江面的雨;颔联写连绵起伏的青山,沙滩上有两位闲聊的老人;颈联以听觉感受为主,江上歌声答和回荡,船头雨声淙淙;尾联写诗人推开船篷看去,是一片乡野与飞翔的白鸥,体现了诗人怡然自得的心境。全诗不首一典,紧扣题“触目”二字,就眼前景色,信笔一一收入诗中,清旷通灵,味隽意永。数语之中,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远有近,以朴素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清新可爱的水墨图,平淡中泛漾着浓郁的水乡气息。
译文注释
译文
两髯(3)背立鸣双橹,短蓑开合(4)沧江(5)雨。
两翁相背而立划动着乃双橹,短短的蓑衣忽开忽合,江面下着雨。
青山如龙入云去(6),白发何人并沙语(7)。
蜿蜒如龙的青山直接天边的云,两个白发老人并立沙滩絮絮而语。
船头放歌船尾和,篷上雨鸣篷下坐。
船头的篙手唱歌船尾的舵手应和,篷顶淙淙的雨声伴我在篷下坐。
推篷不省(8)是何乡,但见双双白鸥过。
推开船篷不知道到了什么地方,只见一双双白鸥从帆边飞掠而过。
注释
(1)武昌:地名,今湖北武汉市。
(2)触目:即所见,指目光所及。
(3)两髯:两个长髯的船夫。髯,指蓄着长须的人。背立:相北而立。鸣双橹:谓摇动着橹桨,发出悠扬的咿呀声。
(4)开合:描写摇船人身形起伏,身上蓑衣随之张开合拢。
(5)沧江:泛称江水。江水呈青苍色,故称。
(6)青山如龙入云去:写青山蜿蜒如龙,时隐时现在乌云之中。
(7)并沙语:并立在沙滩上交谈。并,并排、并列,有版本作“竝”。
(8)不省:不晓得。
创作背景
揭傒斯年轻未仕时,曾出游汉、湘一带。《夏五月武昌舟中触目》此诗即是诗人于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五月游历中所作,时揭傒斯旅居武昌。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朱安群 郭纪金,历代山水诗选,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7月第1版,第170页
- [2]陈器之主编,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 下册,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09,第1310页
- [3](清)张景星 姚培谦 王永琪选编,元诗别裁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08月第1版,第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