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迁莺·暑风凉月

谢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用韵为谢。

暑风凉月。爱亭亭无数,绿衣持节。掩冉如羞,参差似妒,拥出芙蓉花发。步衬潘娘堪恨,貌比六郎谁洁?添白鹭,晚晴时,公子佳人并列。

休说,搴木末;当日灵均,恨与君王别。心阻媒劳,交疏怨极,恩不甚兮轻绝。千古离骚文字,芳至今犹未歇。都休问,但千杯快饮,露荷翻叶。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喜迁莺·暑风凉月》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的一首词,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词。上片咏荷,起句点明时令,用“爱”字领起五句正面咏荷文字,写其姿态之美。接着从反面衬托荷花品第之美,再比荷花比佳人。下片抒情,先化用屈原诗意,叹惜当年屈原忠而被谤,信而见疑,以寄托自身赤城报国却连遭打击的惨痛经历和愤懑不平之情。最后借千杯痛饮,浇胸中磊块。全词多处用典,寄托遥深。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谢赵晋臣敷文赋芙蓉词见寿,用韵为谢。

暑风凉月。爱亭亭(1)无数,绿衣持节(2)掩冉(3)如羞,参差(4)似妒,拥出芙蓉(5)花发。步衬潘娘(6)堪恨,貌比六郎(7)谁洁?添白鹭,晚晴时,公子佳人(8)并列。

暑风吹拂,凉月洒辉。那无数荷叶亭亭玉立,似绿衣使者持节鹄立。荷花如少女含羞,闪隐于绿叶之间,参差错落,似怀妒意而争美赛艳。羞与潘妃为伍,远胜六郎高洁。白鹭飞来与芙蓉为侣,晚晴时刻,似公子佳人并肩比立。

休说,(9)木末(10);当日灵均(11),恨与君王别。心阻媒劳,交疏怨极,恩不甚兮轻绝(12)。千古离骚(13)文字,芳至今犹未歇。都休问,但千杯(14)快饮,露荷翻叶(15)

别说入水去采陆上长的香草,缘木去摘水中开的芙蓉会有收获。当年屈原恨与君王离别。双方心有阻隔,媒人徒劳无功,即便勉强结合,也因情浅而易决裂。《离骚》千古流芳,至今未歇。一切休问,但举杯畅饮,如露荷翻叶。

注释

(1)亭亭:挺拔娇好貌。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持节:带着传达命令的符节。节,古代使臣用以证明身份的信物。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掩冉:掩映,彼此遮掩,互相衬托。

(4)参差:不齐。《诗经·周南·关雎》:“参差荇菜。”

(5)芙蓉:一作“芙蕖”。苏轼《江城子·江景》:“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6)步衬潘娘:潘娘系指南齐东昏侯宠妃潘妃。《南史》:“凿金为莲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

(7)貌比六郎:六郎系指唐代张昌宗。张昌宗、张易之都以姿容见幸于武后,贵震天下,时人号张易之为“五郎”,张昌宗为“六郎”。《新唐书·杨再思传》:“再思每曰:‘人言六郎似莲华,非也;正谓莲华似六郎耳。’其巧谀无耻类如此。”

(8)佳人:貌美的女子。《汉书·外戚传》:“李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尝侍上,起舞而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9)搴:拔取。

(10)木末:树梢。屈原《九歌·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11)灵均:屈原的字。《离骚》:“名余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12)心阻媒劳,交疏怨极,恩不甚兮轻绝:语出《九歌·湘君》:“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

(13)离骚:《楚辞》篇名。屈原的代表作品。

(14)千杯:此处以荷叶喻酒杯。

(15)露荷翻叶:谓倾杯一饮。此以叶上露珠喻酒。

创作背景

《喜迁莺·暑风凉月》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这一年,辛弃疾六十一岁,第二次被免官在瓢泉闲居。他的好友赵晋臣,名不迂(一作不遇),宋朝宗室成员,曾经担任过直敷文阁学士,所以又叫敷文。庆元六年,赵晋臣也被罢官在家。这年夏天,他作了一首芙蓉词给辛弃疾作寿,辛弃疾便以此词答谢。

拼音版

qiānyīng··shǔfēngliángyuè

shǔfēngliángyuèàitíngtíngshù绿chíjiéyǎnrǎnxiūcēnyōngchūrónghuāchènpānniángkānhènmàoliùlángshuíjiétiānbáiwǎnqíngshígōngjiārénbìngliè

xiūshuōqiāndānglíngjūnhènjūnwángbiéxīnméiláojiāoshūyuànēnshènqīngjuéqiānsāowénfāngzhìjīnyóuwèixiēdōuxiūwèndànqiānbēikuàiyǐnfān

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

南宋官员、将领,豪放派词人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四十二岁遭谗落职,退居江西信州,长达二十年之久,其间一度起为福建提点刑狱、福建安抚使。六十四岁再起为浙东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罢归。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参考资料

  • [1]刘乃昌 编选.辛弃疾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121-123
  • [2]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589-1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