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重阳
译
注
赏 拼
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登临不用怨斜晖。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
作品简介
《定风波·重阳》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九月。上片,描叙登高赏菊,饮酒言欢的情景。下片,写以酒助兴,饮酒抒情。全词,以景入情,即景生情。显示了苏轼对世事、人生短暂的恬淡达观的胸襟。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与客携壶(1)上翠微(2),江涵(3)秋影雁初(4)飞,尘世(5)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同客人带酒登山,长江水倒映着秋天景物的影子,大雁刚刚从这里飞过。人活在世上难遇一次开心欢笑的时候,趁年轻时头插满菊花玩个痛快回来。
酩酊但酬(6)佳节了,云峤(7),登临(8)不用怨斜晖(9)。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10),牛山(11)何必更沾衣。
以大醉来酬谢重阳节日之景,朝着高耸入云的山登高,用不着去怨太阳快落山了。古往今来有谁不老死,数不清啊,没有必要像齐景公登牛山触景生情而哭泣。
注释
(1)携壶:带酒。
(2)翠微: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
(3)涵:容纳,倒映。
(4)初:第一次,刚刚。
(5)尘世:人间。
(6)酩酊但酬:酩酊:沉醉,大醉。但:只是。酬:酬谢。
(7)云峤:耸入云霄的高山。
(8)登临:登山临水。
(9)斜晖:夕阳。
(10)多少:数不清。
(11)牛山:在今山东省淄博市。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九月,重阳节到来,苏轼与徐君猷等客人登高赏菊,饮酒赋诗。苏轼有感于杜牧《九日齐安登高》诗,心境一致,作该词以表达苏轼唯物的生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