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
一径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
作品简介
《与舍弟华藏院此君亭咏竹》是宋代诗人王安石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写人到竹亭,便生出无穷兴致;颔联写竹之特征,用语关合人事;颈联以蒿藜作映衬,写出竹之耐寒品质;尾联化用黄帝命伶伦取竹制律的典故,暗喻自己夙有得君行道、造福苍生之志。全诗结构曲折,用典贴切,格调豪壮。
译文注释
译文
一径森然(3)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一条幽径通向竹亭,森然高耸的青竹使亭中四座的游客顿感清凉,残落的阴凉时间并不是很长。
人怜(4)直节(5)生来瘦,自许(6)高材老更刚。
人们喜爱竹子是因为它直而有节,长而瘦;而竹子自许高材是因为自己老而愈见其刚。
曾与(7)蒿藜(8)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竹子初生时与一般的嵩藜杂草同受雨露的滋润,可到最后它却能和松柏一样经受酷烈的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9)伶伦(10)学凤凰。
希望竹子珍惜自己的根株,茁壮成长,好给伶伦制成律管,吹出的乐声堪比鸣叫的凤凰。
注释
(1)华藏院:即华藏寺,金陵(今江苏南京)城中的一座佛寺。《建康志》云:“在斗门桥西街北。伪吴武义二年(920)建。初为报先寺。南唐改为报恩禅院。国朝改今额。”
(2)此君亭:华藏院中的一座竹亭。此君,指竹。
(3)森然:竹丛浓密貌。
(4)怜:爱。
(5)直节:直干有节。唐人钱起《裴侍郎湘川回以青竹筒相遗因而赠之》:“楚竹青玉润,从来湘水阴。缄书取直节,君子知虚心。”
(6)自许:自期。许,期望。
(7)曾与:一作“会与”。
(8)蒿藜:野草,杂草。
(9)乞:给予。
(10)伶伦:相传为黄帝时人,乐器的发明者,曾取竹为乐器,吹奏之声似凤鸣。
创作背景
《与舍弟华藏院此君亭咏竹》是王安石与其弟在金陵华藏院此君亭创作的一首咏物诗。此诗当系王安石年轻时所作,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考。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王兆鹏 黄崇浩.王安石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3-4
- [2]高克勤.王安石诗文选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