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

且维轻舸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

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凝恨色高低。

君驰桧楫情何极,我凭阑干日向西。

咫尺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是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作者以兄长和国君的身份对胞弟谆谆教诲,既有惜别之意,还有宽慰之语,表现出对弟弟的无限疼爱之情,足见手足情深。全诗用语含蓄,情感丰富,场面阔大,景物鲜明,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堪称送别佳作。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且维轻舸(3)更迟迟,别酒重倾惜解携(4)

送别的酒喝了一遍又一遍,还没有把人送走,那就再喝一遍吧,兄弟情深,不忍分别。

浩浪侵愁光荡漾,乱山(5)凝恨色高低。

从益乘坐的船随波浪荡漾,那反射出来的波光就像无限的离愁别绪。

君驰桧楫(6)情何极,我凭阑干(7)日向西。

极目远望,船已经被乱山遮住了,只能看到那高高低低的峰峦,直到太阳落山。

咫尺(8)烟江几多地,不须怀抱重凄凄(9)

好在弟弟去的宣城离金陵并不远,兄弟二人很快便能重逢,所以心里不必满怀悲伤。

注释

(1)邓王二十弟从益:即李从镒,李煜同父异母的弟弟,封邓王。《五代史》、马令《南唐书》作“从益”,陆游《南唐书》《唐余纪传》作“从镒”,二者实为一人。

(2)牧宣城:出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刺史。

(3)轻舸:快船,小船。

(4)解携:分手,离别。

(5)乱山:群山。

(6)桧楫:桧木作的船楫。桧木芳香,以示美好。

(7)阑干:即栏杆。

(8)咫尺:形容距离极近。周制以八吋为咫。

(9)凄凄:哭泣悲哀的样子。

创作背景

《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这首诗是送别邓王李从镒出镇宣城时所作。李从镒在同父之兄弟中排行第二十六,因而题目中的“二十”当为“二十六”之误。李煜在送别从镒出镇宣州时曾作《送邓王二十弟从益牧宣城》《御筵送邓王》《送邓王二十六弟牧宣城序》二诗一文,表达兄弟之情。马令《南唐书》里指出《送邓王二十六弟牧宣城序》乃此诗的序。据《全唐诗》注:“后主为诗序以送之,其略云:秋山滴翠,暮壑澄空。爱公此行,畅乎遐览。”

拼音版

sòngdèngwángèrshícóngxuānchéng

qiěwéiqīnggèngchíchíbiéjiǔchóngqīngjiěxié

hàolàngqīnchóuguāngdàngyàngluànshānnínghèngāo

jūnchíguìqíngpínglángānxiàng西

zhǐchǐyānjiāngduōhuái怀bàochóng

作者简介

李煜

李煜(千古词帝)

南唐末代君主、诗人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徐州彭城县(今江苏徐州)人,南唐末代国君。李璟第六子。国破降宋。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卓绝非凡。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被誉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亦大。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现存词可确定者三十八首,存诗十六首。

参考资料

  • [1]蒋方 编选.李璟李煜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88-91
  • [2]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6
  • [3]东篱子.李煜词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