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歌兼喜春来·诗磨的剔透玲珑
诗磨的剔透玲珑,酒灌的痴呆懵懂。高车大纛成何用,一部笙歌断送。金波潋滟浮银瓮,翠袖殷勤捧玉钟。
对一缕绿杨烟,看一弯梨花月,卧一枕海棠风。似这般闲受用,再谁想、丞相府帝王宫。
作品简介
《最高歌兼喜春来·诗磨的剔透玲珑》是元代文学家张养浩创作的一首散曲。该散曲讲述作者辞官后精心作诗,纵情饮酒,面对眼前的杨柳轻烟、梨花明月,沐浴着海棠清风,早已不想进入虚荣煊赫的相府王宫,从而表现出主人公执着的人生追求和对自己所选择的道路的肯定,以及他对现实还有不满和牢骚。此散曲格调高远,文字显白流畅,感情真朴醇厚,无论抒情或是写景,都能出自真情而较少镂刻。
译文注释
译文
诗磨(3)的剔透玲珑(4),酒灌的痴呆懵懂。高车大纛(5)成何用,一部笙歌断送。金波(6)潋滟(7)浮银瓮(8),翠袖(9)殷勤捧玉钟(10)。
诗推敲得精练生动,酒灌得懵里懵懂。高车大旗有何用?一部笙歌将人断送。美酒溶溶满银瓮,佳人殷勤捧玉盅。
对一缕绿杨烟(11),看一弯梨花月(12),卧一枕海棠风(13)。似这般闲受用,再谁想、丞相府帝王宫。
面对一缕杨柳轻烟,眼看一弯梨花明月,头卧一枕海棠清风。有这般清闲享用,谁还再想入相府进王宫!
注释
(1)最高歌:曲牌名,又名醉高歌,属北曲中吕宫。
(2)喜春来:曲牌名,又名阳春曲,属北曲中吕宫。
(3)磨:琢磨,推敲。
(4)玲珑:这里作“灵巧”“生动”讲。
(5)高车大纛:高大的车子和旗子,古时显贵者的车与仪仗。
(6)金波:指酒言其色如金,在杯中浮动如波。
(7)潋滟:形容水波流动。
(8)银瓮:这里指银色的酒杯。
(9)翠袖:指穿着翠绿衣服的美人。
(10)玉钟:指珍贵的酒器。
(11)绿杨烟:初春杨柳枝条泛绿发芽,有如轻烟。唐李贺《浩歌》诗有“娇春杨柳含细烟”句,此处即借此意。
(12)梨花月:即月照梨花。宋晏殊《寓意》诗有“梨花院落溶溶月”句。
(13)海棠风:即风吹海棠。元元好问《雪岸鸣鹌》诗有“秋千红索海棠风”句。
创作背景
张养浩一生,官途顺畅,职位显赫,但在经历了30余年的宦海生涯、充分认识到上层统治阶级的黑暗后,他毅然决然地于至治二年(1322年)弃官回家,从此过上了田园家居的生活。这首《最高歌兼喜春来·诗磨的剔透玲珑》便作于这一时期。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蔡践解译.元曲全鉴 典藏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15.06.第118页
- [2]傅德岷,余曲等编著.元曲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02.第117-118页
- [3]张贤明主编.中国好诗歌 最美的古诗词.现代出版社.2015.01.第232页
- [4]俞为民 孙蓉蓉编著.新编元曲三百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08月第1版.第324页
- [5]谷云义 冯宇等主编.中国古典文学辞典.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06月第1版.第1216-12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