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

幽禽兀自啭佳音,玉立雕笼万里心。

只为从前解言语,半生不得在山林。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鹦鹉》是明代诗人方孝孺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描绘了笼中鸟独自鸣唱的场景;次句暗示鸟儿内心对广阔天地的无限向往和渴望自由飞翔的强烈愿望;后两句揭示了其不幸遭遇的根源,即因自身的能力而招致的束缚。整首诗通过对笼中鸟形象的刻画,隐含对现实世界中种种束缚和限制生命自由情况的批判与反思。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幽禽(1)兀自(2)啭佳音,玉立雕笼万里心。

幽禁的鹦鹉仍然发出悦耳的鸣叫声,在雕饰的笼中亭亭玉立不免有高飞万里的心。

只为从前解言语,半生不得在山林。

只因为从前会说话,懂得人们的言语,所以致使半生不能在山林中自由地生活。

注释

(1)幽禽:鹦鹉。

(2)兀自:仍旧,还是。

作者简介

方孝孺

方孝孺

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

方孝孺(1357—1402),明初宁海(今浙江宁海县)人,字希直,又字希古,人称正学先生。明太祖洪武年间,曾担任汉中(今陕西汉中市)教授(学官)。明建文帝即位,召他做文学博士。后来燕王(明成祖)起兵入京师(今江苏南京),方孝孺不肯为他起草登基做皇帝的诏书,被杀。著有《逊志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