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寓意

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仙材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南歌子·寓意》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的一首词,约作于宋仁宗嘉佑八年(1063年)二月,上片写作者游途中的晴雨变化,以及骑马赶路的轻快心情。下片转入叙事和抒情,着重写旅途的劳顿以及对神仙之事的遐想。全词,以清奇、流动的美感显示出与传统的婉约词不同的特色。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淡云斜照著山(1)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下雨了,天色暗了下来,一开始怀疑是夜色降临。雨过后,风儿转了向,忽然向人们报告天已放晴的好消息。天空飘着淡淡的云彩,殷红的夕阳挂在山峰上,显得一片明朗。一丛丛小草、柔软的沙地、溪边的山路,轻捷的马蹄。

卯酒(2)醒还困,仙材(3)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4)。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早上从酒中醒来,却还感到疲困,还得马不停蹄,而不能歇息下来做个美梦。虽然身在蓝桥,但是哪里找得到梦中情人,只有多情的流水陪伴着人行走。

注释

(1)斜照著山:斜照,夕阳,斜阳。著同“着”,附着,紧挨。

(2)卯酒:早晨所饮的酒。

(3)仙材:据刘尚荣校证《傅干注坡词》此词注三云:“西王母日:‘刘彻好道,然形慢神秽,虽语之以至道,殆恐非仙材也。’故郭璞诗日:‘汉武非仙材。”(刘按,事详《汉武内传》,见《文选》卷二十一《游仙》诗并李善注。)

(4)蓝桥何处觅云英:晚唐裴铏《传奇集·裴航》载,唐穆宗长庆年间,落第秀才裴航出游后回京途中,遇到仙女樊夫人,从她的赠诗中模糊地了解到另一仙女云英及“神仙窟”蓝桥。后经蓝桥释附近,巧遇云英,几经周折,终于与云英成婚。其后裴航也得道成仙。

创作背景

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二月,在凤翔通判任的苏轼赴长安,往岐山,过宝鸡,重游终南山,游途中遇到晴雨变化,苏轼由景生情写下《南歌子·寓意》该词。

拼音版

nán··

ànchūfēnghuíbàoqíngdànyúnxiézhàozhuóshānmíngcǎoruǎnshāqīng

mǎojiǔxǐngháikùnxiāncáimèngchénglánqiáochùyúnyīngzhǐyǒuduōqíngliúshuǐbànrénxíng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

  • [1]屈原、李白、杜甫、苏轼、关汉卿等.中华文学传世经典(宋词).上海.浦东电子出版社. 2002年3月.274
  • [2]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历代名家词新释辑评丛书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