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桂令·客窗清明
译
注
赏 拼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帘栊,巧小窗纱。甚情绪灯前,客怀枕畔,心事天涯。
三千丈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
作品简介
《折桂令·客窗清明》元曲作家乔吉晚年所写的一首小令,收录于《元曲三百首》。这首曲写的是清明,却从“客窗”的意境表现,不消说客愁才是真正的主题。诗人先从窗外的一角春景领起,转入“窄索帘栊,巧小窗纱”,实已显现出自己囿守客居一方小小天地的情状。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风风雨雨梨花,窄索(2)帘栊(3),巧小窗纱。甚(4)情绪灯前,客(1)怀枕畔,心事天涯(6)。
风风雨雨中梨花开始凋零,窄窄索带的门帘,纱窗小巧精致而玲珑。一盏忽明忽暗的莹豆青灯,游子能有什么好心情?枕头上客子的情怀,心事重重全在天涯海角外的家中。
三千丈(7)清愁鬓发,五十年春梦繁华。蓦(8)见人家,杨柳分烟,扶上檐牙(9)。
清愁太重太浓感觉白发特别特别长,五十年的人生令人感觉如同春梦的情境。忽然间抬头一看,只见人家正在准备过清明,顺着杨树和柳树,炊烟正在缓缓往屋檐上面升。
注释
(1)客:在外乡居住。
(2)窄索:窄小。
(3)帘栊:带窗帘的窗户。
(4)甚:谓无,没有。
(5)客怀:客居在外的情怀。
(6)心事天涯:指重重心事,天涯漂泊的苦境。
(7)三千丈:夸张地表现了愁思的深长,化用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
(8)蓦:忽然。
(9)檐牙:屋檐凸起,犹如牙齿。一说檐际翘出如牙的部位。
创作背景
从“五十年春梦繁华”一句推测,《折桂令·客窗清明》此曲约写于诗人五十岁左右,清明时节,客居他乡的作者因思乡创作了此曲。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毕宝魁,尹博著.元曲三百首译注评.北京:现代出版社,2015.06:第237-238页
- [2]陆襄主编;朱福生编著.中华传统节日诗词故事 清明·端午.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17.06:第69-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