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二首·其一

西陵侠年少,送客过长亭。

青槐夹两路,白马如流星。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

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少年行·其一》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的一首边塞诗,以赞赏的口吻摹写了一位游侠少年赴边报国的慷慨勇武风采。此诗以“西陵侠年少”开篇,展现了少年游侠的英勇与不羁。他送客至长亭,青槐夹道,白马飞驰。随后,边关急报传来,单于侵扰井陉,少年气概高昂,毅然赴难,彰显其忠诚与勇敢。最后“谁顾燕山铭”更是豪气干云,铮铮有声。整首诗反映出盛唐强盛的国威和广大有志之士积极向上、建功立业的时代精神。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全文

西陵(1)(2)年少(3)送客(4)过长亭(5)

西陵的一位少年游侠,在长亭为他人饯行。

青槐(6)(7)两路(8),白马如流星(9)

在那青槐夹道的驿路上,呈报紧急公文的信使骑着白马如同流星一样飞驰而过。

闻道(10)羽书(11)急,单于(12)(13)井陉(14)

听说这是一道来自边关的紧急军事文书,传来了匈奴侵扰井陉的消息。

气高(15)(16)赴难(17)谁顾(18)燕山铭(19)

少年得知后浩气冲天赶赴危难,立志要像窦宪那样驱逐鞑虏,“刻石燕然”。

注释

(1)西陵:汉代帝王陵墓大多在京城长安西北,故称西陵。

(2)侠:侠客。

(3)年少:年龄少小。年轻。

(4)送客:送别宾客。

(5)过长亭:走过长亭。有说‘短长亭’。即短亭和长亭。古代设在路旁的亭舍,供行人休息或离人饯别之用。长亭:古时每十里所设供行人休憩的驿亭。

(6)青槐:今称国槐。蝶形花科槐属植物,喜光、耐旱、萌芽力强,可用作药材。

(7)夹:夹道于。

(8)两路:上行和下行两条道路。

(9)流星:夜晚快速飞越天空的辉亮星体。

(10)闻道:听说。

(11)羽书:即羽檄,古代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

(12)单于:匈奴人对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始创于匈奴著名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后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13)寇:寇犯。侵略。

(14)井陉:位于河北山西交界的太行山上,在今河北井陉县。素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称,乃冀通衢要冲,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以路险难行著称。

(15)气高:气节高尚。胸满气喘不平,义同息高。

(16)轻:轻视。看轻。

(17)赴难:赶赴危难或国难。

(18)谁顾:谁人顾得上。顾,顾及,眷念。

(19)燕山铭:又称燕然铭,即燕然山铭。指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勒功。泛指歌颂边功的文字。

作者简介

王昌龄

王昌龄(七绝圣手)

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汜水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晚年贬龙标尉。因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擅长七绝,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也有愤慨时政及刻画宫怨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王昌龄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