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东武会流杯亭

上巳日作。城南有坡,土色如丹,其下有堤,壅郑淇水入城。

东武南城,新堤固、涟漪初溢。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更向江头觅。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

官里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满江红·东武会流杯亭》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西元一〇七六年)的一首词。自从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与众名士兰亭修禊之後,传统的节日上巳日便成了一个富有诗意的日子,这对于东坡这样的士大夫文人尤其具有诱惑力。熙宁九年三月上巳日,东坡在密州城南流觞曲水时,忆及兰亭盛会,因作此词。上阕写雨後暮春景物,并抒写了惜春的意绪。下阕写曲水流杯的现场盛况以及对当年兰亭陈迹的感慨。全词由春逝兴感,由兰亭生悲,渗透了词人对于自然、时间和历史意义的思考与感悟,带有人生哲理意义。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上巳日作。城南有坡,土色如丹,其下有堤,壅郑淇水入城。

东武南城,新堤固、涟漪初溢。隐隐遍、长林高(1)卧红(2)堆碧。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更向江头(3)觅。问向前(4)、犹有几多(5)(6),三之一。

东武城南刚刚筑就新堤,郏淇河水开始流溢。微雨过后,浓密的树林,苍翠的山岗,红花绿叶,满地堆积。枝头残花早已随风飘尽,我与朋友同到江边把春天寻觅。试问未来还有多少春光?算来不过三分之一。

官里事,何时毕。风雨外,无多日。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君不见、兰亭修禊(7)事,当时坐上皆豪逸(8)。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官衙里的公事纷杂堆积,风雨过後更无几多明媚春日。今日相约,泛杯曲水,全城百姓也争相聚集。您不曾闻知东晋兰亭修禊的故事?当日满座都是豪俊高洁之士。到如今只有长竹满山岗。往日陈迹,无从寻觅。

注释

(1)阜:土丘。

(2)卧红:指花瓣被雨打落在地。

(3)江头:指郏淇水边。

(4)向前:往前,未来。

(5)几多:多少。

(6)春:指春光。

(7)兰亭修禊: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当时名士41人集合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祓禊之礼。众人作诗,王氏作《兰亭集序》。修禊,三月三日于水边采兰嬉游,以驱除不祥。

(8)豪逸:指豪放不羁,潇洒不俗的人。

创作背景

《满江红·东武会流杯亭》词当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自从东晋永和九年王羲之与众名士兰亭修禊之后,传统的节日上巳日便成了一个富有诗意的日子,这对于苏轼这样的士大夫文人尤其具有诱惑力。熙宁九年三月上巳日,苏轼在密州城南流觞曲水时,忆及兰亭盛会,因作此词。

拼音版

mǎnjiānghóng··dōnghuìliúbēitíng

dōngnánchéngxīnliánchūyǐnyǐnbiànchánglíngāohóngduīzhīshàngcánhuāchuījìnjūngèngxiàngjiāngtóuwènxiàngqiányóuyǒuduōchūnsānzhī

guānshìshífēngwàiduōxiāngjiāngfànshuǐmǎnchéngzhēngchūjūnjiànlántíngxiūshìdāngshízuòshàngjiēháodàojīnxiūzhúmǎnshānyīnkōngchén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诗神)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