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是南唐国君李煜创作的一首描写少妇伤春怀人、愁思难遣情怀的词作品。上片写词中的女主人公触景生愁,下片描写女主人公绿窗孤处,百无聊赖的心情。全词以妇人之恨见妇人之心,以妇人之心见妇人之愁,写景与写情交相辉映,紧密结合,是一曲哀婉深沉的悲歌。
译文注释
译文
亭前春逐红英尽(1),舞态徘徊(2)。细(3)雨霏微(4),不放双眉(5)时暂开。
亭前红花飘落,春光亦随花而去,花儿飘落的姿态优雅,好像翩翩起舞,花儿不忍归去,似乎在徘徊彷徨。细雨霏霏,这雨,浸润了落花,也浸湿了愁绪,我双眉紧锁,难得一展。
绿窗冷静芳音(6)断(7),香印成灰(8)。可奈(9)情怀(10),欲睡朦胧入梦来。
没有远方的佳音,独守绿色窗棂,冷冷清清,空空寂寂,印香飘渺,渐渐烧成了灰烬。思情难耐,百无聊奈时,昏然欲睡,思念的人儿朦胧进入梦境。
注释
(1)亭前春逐红英尽:全句意思是,春光随着红花的飘落而完结。亭:侯本二主词、萧本二主词、吕本二主词、《花草粹编》、《尊前集》、《历代诗余》、《全唐诗》等本中均作“亭”。晨本二主词中作“庭”。逐:跟随。红英:红花。尽:完。
(2)徘徊:这里形容回旋飞转的样子。
(3)细:萧本二主词中作“零”;吕本二主词中此字空缺。
(4)霏微:《尊前集》中作“霏霏”;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中误作“非非”。霏(fēi)微,雨雪细小,迷迷濛濛的样子。唐代李端《巫山高》中有诗云:“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
(5)不放双眉:就是紧锁双眉的意思。全句意思是,无法使双眉暂时展开。
(6)芳音:晨本二主词中作“芳英”。芳音,即佳音,好音。
(7)断:断绝。
(8)香印成灰:指香烧成了灰烬。香印,即印香,打上印的香,用多种香料捣成末调和均匀制成的一种香。
(9)可奈:《花草粹编》中作“可赖”;吴本二主词中误作“可奎”。可奈,怎奈,即无可奈何。
(10)情怀:心情,心境。唐代杜甫《北征》中有诗句:“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
创作背景
李煜的词,存世共有三十余首,在内容上,可以亡国降宋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风格绮丽柔靡,虽不脱花间派习气,但在人物、场景的描写上较花间词人有较大的艺术概括力量,在部分词里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这词就是前期的一首作品,是在国时闲愁抒闷之作。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靳极苍 .李煜李清照词详解.四川文艺出版社.1985.16
- [2]王兆鹏.李煜词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8月.24
- [3]傅正谷 王沛霖 .南唐二主词析释.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