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峨眉山月歌》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中,月影总是随江流。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全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峨眉山(1)月半轮秋(2),影(3)入平羌(4)江水流。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5)发(6)清溪(7)向三峡(8),思君(9)不见下(10)渝州(11)。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注释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2)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半轮:半边,半个。
(3)影:月光的影子。
(4)平羌: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位于峨眉山东北。
(5)夜:今夜。
(6)发:出发。
(7)清溪:即青溪驿,在今四川犍(qián)为,距峨眉山不远。
(8)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9)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10)下:顺流而下。
(11)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创作背景
《峨眉山月歌》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秋天。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郁贤皓.李白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4-5
- [2]熊礼汇.李白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8-9
- [3]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94
- [4]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07-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