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梨花
素肌应怯余寒,艳阳占立青芜地。樊川照日,灵关遮路,残红敛避。传火楼台,妒花风雨,长门深闭。亚帘栊半湿,一枝在手,偏勾引、黄昏泪。
别有风前月底。布繁英,满园歌吹。朱铅退尽,潘妃却酒,昭君乍起。雪浪翻空,粉裳缟夜,不成春意。恨玉容不见,琼英谩好,与何人比?
作品简介
《水龙吟·梨花》是宋代文学家、音乐家周邦彦创作的一首咏物词,此词咏梨花,词人罗致了许多梨花故事,塑造了梨花无人可比的精神风致。全词以秾艳著称,但笔力矫健,袭古弥新,词境恢宏阔大,堪称咏花佳作。
译文注释
译文
素肌(1)应怯余寒(2),艳阳占立青芜地(3)。樊川(4)照日(5),灵关(6)遮路,残红敛(7)避。传火(8)楼台(9),妒花(10)风雨,长门深闭(11)。亚(12)帘栊(13)半湿,一枝在手,偏勾引、黄昏泪。
梨花亭亭玉立于艳阳普照的绿草地上,“樊川”、“灵关”,都是一片雪白梨花,残春落红,均收敛而去。清明时节春寒细雨、风妒红花,寂寞黄昏,满院梨花不开门。半湿的梨花树枝压窗门上,闲折一枝,偏勾引出多少黄昏泪。
别有风前月底。布繁英(14),满园歌吹(15)。朱铅退尽(16),潘妃却酒(17),昭君(18)乍起。雪浪翻空,粉裳缟夜(19),不成春意。恨玉容(20)不见,琼英(21)谩(22)好,与何人比?
更有那当年明皇梨园的风流韵事。想当年梨园里梨花香雪,丝竹管弦,何等兴会!胭脂和铅粉全无,潘妃辞酒,昭君之惊!“雪浪翻空,粉裳缟夜”的李花也不足以比梨花,不成春意。只恨玉容不见,梨花再好,又和何人比。
注释
(1)素肌:白色的肌肤,比喻洁白素雅的梨花。
(2)余寒:剩余的春寒,梨花开在晚春时节。
(3)青芜地:杂草丛生的地方。
(4)樊川:汉武帝时代的长安有一所名为“樊川”的梨园。
(5)照日:“日照”的倒装,以与“遮路”作对。
(6)灵关:山名,种梨,树多遮路。
(7)敛:解作“收”。
(8)传火:指清明日。清明节前二日为寒食,不举火,唐俗清明日皇帝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9)楼台:代指近臣家。
(10)妒花:语出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春寒细雨出疏篱,风妒红花却倒吹。”
(11)长门深闭:用汉武帝陈皇后事,兼取刘方平《春怨》诗意:“寂寞黄昏春欲晚,梨花满院不开门。”
(12)亚:作“压”解,动词,省略主语梨花。
(13)帘栊:指居室的户帘及窗牖。
(14)繁英:繁盛的花。
(15)歌吹:歌声和乐声。
(16)朱铅退尽:谓胭脂铅粉。
(17)潘妃却酒:潘妃是南朝齐东昏侯之妃,小字玉儿,有姿色,性淫侈。却酒:指推辞不饮酒。饮则脸红,却则脸白,以喻梨花。
(18)昭君:王昭君,汉南郡秭归(今属湖北)人,名嫱,字昭君。晋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后人又称明妃。
(19)缟夜:映照黑夜。
(20)玉容:指女子的容貌。此指上述陈皇后、王昭君等美人。
(21)琼英:本指雪花,此指梨花。
(22)谩:作”徒“或”空“解。
创作背景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钱鸿瑛《柳周词传》云,此词或认为有《离骚》初服之意,有所寄托;也有人认为《水龙吟·梨花》这首咏梨花的词纯为体物之作,不涉个人怀抱。其创作时间难以考证。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叶嘉莹 王强.周邦彦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2006:236-240
- [2]黄墨谷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027-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