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居庸关

居庸关,山苍苍,关南暑多关北凉。

天门晓开虎豹卧,石鼓昼击云雷张。

关门铸铁半空倚,古来几多壮士死。

草根白骨弃不收,冷雨阴风泣山鬼。

道旁老翁八十余,短衣白发扶犁锄。

路人立马问前事,犹能历历言丘墟。

夜来芟豆得戈铁,雨蚀风吹半稜折。

铁腥惟带土花青,犹是将军战时血。

前年又复铁作门,貔貅万灶如云屯。

生者有功挂玉印,死者谁复招孤魂?

居庸关,何峥嵘!

上天胡不呼六丁,驱之海外消甲兵?

男耕女织天下平,千古万古无战争!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过居庸关》是元代诗人萨都剌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的前八句,写居庸关的险要,历来许多壮士在此流血折腰;中间十二句,写诗人与老翁的对话,讽刺封侯挂印者,对无数战死的孤魂野鬼深表同情;最后六句,是诗人的反战呼吁。全诗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主旨明确,态度鲜明,词语豪壮,气势磅礴,批判有力。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居庸关,山苍苍,关南暑多关北凉。

居庸关啊,山色苍苍,关南炎热关北凉爽。

天门(1)晓开虎豹卧,石鼓(2)昼击云雷张(3)

天边破晓虎豹山间卧,白日涧水冲击石壁有如雷声响。

关门铸铁(4)半空倚(5),古来几多壮士死。

铁铸的关门半空倚立,古来多少壮士关前死。

草根白骨弃不收,冷雨阴风泣山鬼(6)

草丛中白骨丢弃无人收,冷雨阴风中哭泣着山鬼。

道旁老翁八十余,短衣白发扶犁锄。

路旁的老翁八十有余,短衣白发还扶着犁锄。

路人立马问前事,犹能历历言丘墟。

过路客人立马询问前年的战事,仍能一一说明战后成废墟。

夜来(7)豆得戈铁(8),雨蚀风吹半稜折。

夜来锄豆拾得戈矛铁,风雨侵蚀锋刃棱角已断折。

铁腥惟带土花青(10),犹是将军战时血。

铁矛锈上了土花青,好像是将军们战时流的血。

前年(11)又复铁作门,貔貅(12)万灶如云屯。

前年又重新关上铁铸的门,千军万灶人马纷纷如云屯。

生者有功挂玉印(13),死者谁复招孤魂?

活着的有功挂上玉印,死去的谁去为他招孤魂?

居庸关,何峥嵘!

居庸关啊,为何这般高峻!

上天胡不呼六丁(14),驱之海外消甲兵(15)

上天为什么不叫来六丁,把它驱逐到海外消灭刀兵?

男耕女织天下平,千古万古无战争!

但愿男耕女织天下太平,千秋万代没有战争!

注释

(1)天门:即天宫的门,诗里指拂晓天刚发白的情形。

(2)石鼓:涧水冲击山崖如击鼓雷鸣一般。

(3)云雷张:形容关下巨涧奔流冲击石鼓,如雷鸣一般。

(4)关门铸铁:居庸关又有“铁门关”之称,坚固异常。

(5)半空倚:形容关隘高峻入云。倚,靠。

(6)山鬼:指战死的鬼魂。

(7)芟:收割。

(8)戈铁:古代的一种兵器,即平头戟。

(9)半棱折:锋棱折断。

(10)土花青:铁器埋在地里,受泥土侵蚀生锈呈现出来的青色。

(11)前年:即致和元年(1328),上都和大都之间为争夺皇位在居庸关激战。

(12)貔貅:传说中的猛兽,诗里喻勇猛的军队。

(13)有功挂玉印:暗指燕帖木儿。燕帖木儿命其弟撒敦守居庸关,拒上都之兵,后亲临督阵,并派撒敦西去榆林击败王禅军,文宗即位后,封燕帖木儿为太平王,大加赏赐。

(14)六丁:道教信奉的六个丁神,即丁卯、丁巳、丁未、丁酉、丁亥和丁丑,此处泛指天神。

(15)甲兵:铠甲兵器,代指战争。

创作背景

清萨龙光所编《雁门集》中,此诗下题“至顺癸酉岁”,则这首诗应作于元顺帝至顺癸酉年(1333)。此时诗人居于金陵,任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史。是年奉命前往上都(位于今内蒙古正蓝旗)迎接新任南台御史中丞马伯庸,途中就经过了居庸关。

此时元朝刚经历了一场蒙古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的战争:致和元年(1328),泰定帝死于上都,原武宗宿卫燕铁木儿在大都拥立武宗之子图帖睦尔登上帝位,是为文宗;而丞相倒剌沙等人则在上都拥立泰定帝之子阿速吉八为帝,双方掀起夺位战争,这就是“两都之战”。宗室内部的争斗持续了数年。居庸关位于两都之间,是重要的战场。萨都剌写这首诗时,战事已经平息,但《过居庸关》这首诗显然是有感于“两都之战”而作的。

拼音版

guòyōngguān

yōngguānshāncāngcāngguānnánshǔduōguānběiliáng

tiānménxiǎokāibàoshízhòuyúnléizhāng

guānménzhùtiěbànkōngláiduōzhuàngshì

cǎogēnbáishōulěngyīnfēngshānguǐ

dàopánglǎowēngshíduǎnbáichú

rénwènqiánshìyóunéngyánqiū

láishāndòutiěshífēngchuībànléngzhé

tiěxīngwéidàihuāqīngyóushìjiāngjūnzhànshíxuè

qiánniányòutiězuòménxiūwànzàoyúntún

shēngzhěyǒugōngguàyìnzhěshuízhāohún

yōngguānzhēngróng

shàngtiānliùdīngzhīhǎiwàixiāojiǎbīng

nángēngzhītiānxiàpíngqiānwànzhànzhēng

作者简介

萨都剌

萨都剌

元代诗人、画家

萨都刺(1272—1355),字天锡,号直斋,蒙古族,父因军功居雁门(今山西代县),故为雁门人。泰定进士,授翰林应奉,后出任南御史台掾、淮西宪司经历等职。弃官后隐居安庆司空山。诗多写自然景色,清新绮丽。有《雁门集》。

参考资料

  • [1](元)萨都拉.雁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01:155
  • [2]龙德寿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萨都剌诗词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86-88
  • [3]余正松编选.边塞诗选:凤凰出版社,2012.04: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