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成针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铁杵成针,读音tiě chǔ chéng zhēn。意指肯下苦功,保持平和的心态坚持学下去、做下去,最后一定能成功。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反义词是半途而废。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1)李太白读书山中,未(2),弃(3)。过是溪,(4)媪方磨铁杵(5)。问(6),曰:“(7)作针。”太白(8)其意,还卒业(9)

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注释

(1)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2)成:完成。

(3)去:离开。

(4)逢:碰上。

(5)媪方磨铁杵:媪:妇女的统称。方:正在。铁杵;铁棍,铁棒.杵,压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

(6)之: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

(7)欲:想要。

(8)感:被......感动。

(9)还卒业:还:回去。卒业:完成学业。

拼音版

tiěchǔchéngzhēn

zhēnzàixiàngěrshānxiàshìchuántàibáishūshānzhōngwèichéngguòshìfénglǎoǎofāngtiěchǔwènzhīyuēzuòzhēntàibáigǎnhuán

作者简介

郑之珍

郑之珍

明代戏曲家

郑之珍(1518—1595),字汝席,号高石,明万历补邑庠生。后来祁门县文化部门,在渚口乡清溪村发现了郑之珍夫妇合葬墓及《清溪郑氏族谱》,确认他为祁门县渚口乡清溪人。郑之珍在《新编目连戏救母劝善戏文》序中自述:“幼学夫子而志春秋,惜文不趋时,而学不获遂,于是萎念于翰场,而 游心于方外。

郑之珍的诗

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