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和王潜斋韵
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河日已!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谩哀痛,无及矣。无情莫问江水。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堕泪!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闾里,试问安危谁寄?定相将、有诏催公起。须信前书言犹未?
作品简介
《西河·和王潜斋韵》是南宋词人曹豳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是对友人王埜的《西河》的和作,词的前段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景象,中段鞭挞了南宋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昏庸误国,后段写爱国志士的遭馋被黜,和作者对友人王洞的希冀。这首词写得极具功力,与原词声气相应,珠联璧合,语意俱到,融理入情,章法迥然,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唱和之作。
译文注释
译文
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河日已!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是谁将国事弄到今天这种不可收拾的地步?死难人民的白骨,遮蔽了漫漫的荒野。对误国者的愤恨,何日能终结。如今是,万里江山一片荒凉,都无炊烟,明月照着丛生的野草。
谩(3)哀痛,无及矣。无情莫问江水。西风落日惨新亭(4),几人堕泪!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空自悲伤已无济于事了。别问那无情东流的长江水。在西风劲吹夕阳西下的时刻,有几个人会在新亭悲伤落泪呢。是战是和犹豫不决,不知什么是上策,想度过这危机只能倚靠老天了。
只今寂寞薮泽(5)里,岂无人、高卧(6)闾里(7),试问安危谁寄?定相将、有诏(8)催公(9)起(10)。须信前书(11)言犹未?
在如今的那些荒野偏僻之地,难道没有贤才在家中高枕而卧,隐居不出。请问国家的安危寄托给谁呢?不久一定会有皇帝的诏书,催您出山为国效力,您相信我在过去书信中说过的话了吧!
注释
(1)西河:词牌名。三段一百四字,前段六句四仄韵,中段七句四仄韵,后段五句五仄韵。
(2)王潜斋:即王埜。
(3)谩:通“漫”。徒然。
(4)新亭:即劳劳亭,在今南京市南。
(5)薮泽:水浅草茂的藻泽地,此指在野。
(6)高卧:高枕而卧,指隐居。
(7)闾里:乡里,泛指民间。
(8)诏:朝廷下行文书,俗称圣旨。
(9)公:指王埜。
(10)起:出仕。
(11)前书:以前的书信。
创作背景
南宋词人王埜,曾负责长江的防务。宋理宗宝祐二年(1254),王埜在枢密院主管过全国军事,可不久就被弹劾罢职,闲居家中。当他看到蒙古军多次南侵,南宋朝廷危在旦夕,而新任宰相贾似道不仅不能坚决抵抗,反而屈辱求和,王埜对此深为感叹,可自己又无能为力,遂将这一腔心事,写在《西河·天下事》中。与王埜同时词人曹豳,是王埜的好友,他在读了王埜写的《西河》之后,深为感动,遂用王词的原韵和作了这首《西河·和王潜斋韵》。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王曙.宋词的故事.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4:255-257
- [2]邹德金.名家注评《全宋词》.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597
- [3]顾易生.淮南皓月冷千山 南宋后期词.合肥:黄山书社,2016:82-83
- [4]喻朝刚.分类新编两宋绝妙好词.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