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楼

春物岂相干,人生只强欢。

花犹曾敛夕,酒竟不知寒。

异域东风湿,中华上象宽。

此楼堪北望,轻命倚危栏。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北楼》是晚唐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二句悲愤人生无欢;三句写春花夕,有象征意味;四句谓“不知寒”,语中自含彻骨之寒;后四句写在异地怀归的感情,诗人登楼北望,想念着京城中的朋友,并为他们的遭遇而担心。全诗极写身处异域的寂寞苦闷和对中原的怀想,感情真挚,结句尤沉痛。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春物(1)相干(2),人生只强欢。

春天风物跟我有甚相干?人生在世只好强自为欢。

(3)犹曾敛夕(4)酒竟不知寒(5)

木槿花到晚上依旧敛合,饮酒竟然令人忘记春寒。

异域(6)东风湿,中华(7)上象(8)宽。

异乡的东风充满了湿气,回想中原天空无限广宽。

此楼堪北望,轻命(9)(10)危栏(11)

在这楼上正好向北眺望,不惜自轻性命凭倚高栏!

注释

(1)春物:春天的风物。

(2)相干:相关涉。

(3)花:指南方盛产的朝开暮萎的木槿。

(4)敛夕:花儿白天开放,至夜间收合。敛,收。

(5)酒竟不知寒:谓酒后竟然无春寒之感。以透露地处远离中原的异域。竟,居然。

(6)异域:异地。此指桂州。

(7)中华:这里指中原地区。

(8)上象:天空。言中原华夏之域天宇宽阔,不似此地之逼仄。

(9)轻命:看轻自己的生命。

(10)倚:一作“俯”。

(11)危栏:高楼上的栏杆。

创作背景

唐宣宗即位后,一反会昌之政,大力斥逐李德裕党人。大中二年(848年)春,李商隐在桂州又听到郑亚被贬的消息,写了《北楼》这首诗,以表自己之凄痛。

拼音版

běilóu

chūnxiānggànrénshēngzhǐqiánghuān

huāyóucéngliǎnjiǔjìngzhīhán

dōngfēngshī湿zhōnghuáshàngxiàngkuān

lóukānběiwàngqīngmìngwēilán

作者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七律圣手)

晚唐著名诗人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参考资料

  • [1]郑在瀛编著,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今注简释,崇文书局,2011.12,第320页
  • [2]彭定求 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10月版:第1366页
  • [3]章培恒,安平秋,马樟根主编;陈永正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李商隐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