豳风·鸱鸮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作品简介
《豳风·鸱鸮》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篇用动物寓言故事以寄寓人生感慨或哲理的诗歌。诗中描写母鸟在鸱鸮抓去它的小鸟之后,为了防御外来的再次侵害,保护自己的小鸟,不怕辛劳。全诗四章,每章五句,通篇以母鸟的口吻,逼真地传达出既丧爱雏、复遭巢破的禽鸟之伤痛,塑造了一只虽经灾变仍不折不挠重建“家室”的可敬母鸟的形象。
译文注释
译文
鸱鸮(2)鸱鸮(2),既取我子(3),无毁我室(4)。恩斯(5)勤斯,鬻(6)子之闵(7)斯。
猫头鹰啊猫头鹰,你已抓走我小鸟,不要再毁我的巢。辛辛苦苦来抚育,为了儿女我心焦。
迨(8)天之未阴雨,彻(9)彼桑土(10),绸缪牖户(11)。今女下民(12),或敢(13)侮予?
趁着天晴没下雨,赶快剥点桑根皮,把那门窗修补好。现在你们下面人,谁敢把我来欺扰。
予手拮据(14),予所捋荼(15)。予所蓄租(16),予口卒瘏(17),曰(19)予未有室家(18)。
我手累得已拘挛,采来野草把窝垫。我还贮存过冬粮,嘴巴累得满是伤,窝儿还是不安全。
予羽谯谯(20),予尾翛翛(21),予室翘翘(22)。风雨所漂摇(23),予维音哓哓(24)!
我的羽毛像枯草,我的尾巴毛稀少。我的巢儿险又高,风雨之中晃又摇,吓得只能尖声叫。
注释
(1)豳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今存七篇。豳,古邑名,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
(2)鸱鸮:猫头鹰一类的鸟。
(3)既取我子:子,指幼鸟。
(4)室:此处指鸟巢。
(5)恩斯:恩:爱。《鲁诗》作“殷”,尽心之意。斯:语助词。
(6)鬻:通“育”,养育。
(7)闵:病困,累病。
(8)迨:及,趁着。
(9)彻:通“撤”,取。
(10)桑土:桑根。土,通“杜”,根。《韩诗》作“桑杜”。
(11)绸缪牖户:绸缪(móu):缠缚,密密缠绕。牖(yǒu):窗。户:门。
(12)今女下民:女(rǔ):通“汝”,你。下民:下面的人。
(13)或敢:谁敢。或,不定指代词。
(14)拮据:手病,此指鸟脚爪劳累。
(15)捋荼:捋(luō):成把地摘取。荼(tú):白茅。
(16)蓄租:蓄:积聚。租:通“蒩”,茅草。
(17)卒瘏:患病。卒(cuì),通“悴”。
(18)室家:指鸟窝。
(19)曰:语助词。
(20)谯谯:羽毛疏落貌。
(21)翛翛:羽毛枯敝无泽貌。
(22)翘翘:危而不稳貌。
(23)漂摇:同“飘摇”,摇晃摆动。
(24)哓哓:惊恐的叫声。
创作背景
《豳风·鸱鸮》是一首寓言诗,当作于西周时期。《毛诗序》谓:“《鸱鸮》,周公救乱也。成王未知周公之志,公乃为诗以遗王,名之曰《鸱鸮》焉。”方玉润《诗经原始》、魏源《诗古微》又以为乃“周公悔过以儆成王”,“周公戒成王”之作。
拼音版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
- [1]周振甫.诗经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3.214-216
- [2]朱 熹.诗经集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62-63
- [3]周明初等注释.诗经.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98-99
- [4]李 山解读.诗经.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7.204-206
- [5]王秀梅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307-310
- [6]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