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陂

山陂院落今挼钟,城郭楼台已放灯。

白发逢春唯有睡,睡闻啼鸟亦生憎!

复制 复制

作品简介

《山陂》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一从听觉一从视觉,描写了山寺晚钟敲响、城内外灯火初上的情景。此情此景本当引发主人公的生活情趣、兴味,后二句却说自己“白发逢春唯有睡”,且进一步说“睡闻啼鸟亦生憎”。由此可见诗中表现的不是一种安宁恬静的退闲心境,而隐含着愤懑不平的情绪。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山陂(1)院落(2)挼钟(3)城郭(4)楼台已放灯(5)

山坡的寺院敲响了晚钟,城里城外楼台上点起了明灯。

白发逢春唯有睡,睡闻(6)啼鸟亦生憎(7)

白发的我在这春来时只想睡觉,睡梦中听到鸟啼声也只感到厌憎。

注释

(1)山陂:山坡。

(2)院落:当指寺院。

(3)挼钟:敲钟。《玉篇·手部》:“挼,击也。”

(4)城郭:内城曰城,外城称郭。

(5)放灯:犹言上灯。

(6)睡闻:一本作“睡间”。

(7)生憎:讨厌、憎恨。生,极、偏。

创作背景

《山陂》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王安石变法失败后,辞职退居江宁(今南京),一日游赏一座山的山坡有感而作此诗。

拼音版

shānbēi

shānbēiyuànluòjīnruózhōngchéngguōlóutáifàngdēng

báiféngchūnwéiyǒushuìshuìwénniǎoshēngzēng

作者简介

王安石

王安石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今江西抚州市东乡县上池)人。与“韩愈、柳宗元”等,并称“唐宋八大家”。熙宁二年(1069年)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死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钟山,谥号“文”,又称王文公。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参考资料

  • [1]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161
  • [2]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82
  • [3]刘乃昌.王安石诗文编年选释: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