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荻花秋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蓬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渔歌子·荻花秋》是五代词人李珣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上片写景,词中描绘出一幅潇湘秋月,小艇垂纶欲归图。下片写人情,词中生动地描写了主人公自在自乐的隐居生活。这首词写景平淡,不事雕琢,明白如话。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1)花秋,潇湘(2)夜,橘洲(3)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4)初罢。

潇湘的静夜里,清风吹拂着秋天的荻花,橘子洲头的美景,宛如屏上的山水画。浩淼的烟波中,皎洁的月光下,我收拢钓鱼的丝线,摇起小艇回家。

水为乡,蓬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绿水就是我的家园,船篷就是我的屋舍,山珍海味也难胜过我每日三餐的糙米鱼虾。面对盈杯的水酒,望着诗书满架,我已心满意足,再不用将名利牵挂。

注释

(1)荻: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季抽生草黄色扇形圆锥花序,生长在路边和水旁。

(2)潇湘:两水名,今湖南境内。

(3)橘洲:在长沙市境内湘江中,又名下洲,旧时多橘,故又称“橘子洲”。

(4)垂纶:垂钓。纶,较粗的丝线,常指钓鱼线。

(5)篷:船帆,此处代指船。

创作背景

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对前蜀怀有故国之思,便向往江湖,“志在烟霞慕隐沦”。李珣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经巫峡,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带过了一段时期的隐居生活,然后溯湘水而上,至九嶷山,越五岭,达广州,后来他在岭南生活了较长时期。词人乘船经过湖南、湖北一带,创作了大量描写隐逸生活的词作,这首《渔歌子·荻花秋》便是其中之一。

拼音版

··huāqiū

huāqiūxiāoxiāngzhōujiājǐngpínghuàyānzhōngmíngyuèxiàxiǎotǐngchuílúnchū

shuǐwéixiāngpéngzuòshègēngdàofànchángcānjiǔyíngbēishūmǎnjiàmíngjiāngxīnguà

作者简介

李珣

李珣

晚唐词人

李殉(855—930),字德润,先祖为波斯人,后移家梓州(今四川三台)。他是“花间派”重要作家,时有“李波斯”之称。曾以秀才的身份被州郡政府作为优秀人才推举给朝廷,因善作歌词得到后主的赏识。前蜀被后唐攻灭后,不仕。著有《琼瑶集》。今存词五十余首散见于《花间》、《尊前》等。王国维辑成《琼瑶集》一卷。

参考资料

  • [1]蒋哲伦.千古佳词: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48
  • [2]彭定求.全唐诗(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180
  • [3]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712-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