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胜传

闾左称雄日,渔阳适戍人。

王候宁有种?竿木足亡秦。

大义呼豪杰,先声仗鬼神。

驱除功第一,汉将可谁伦?

复制 复制
朗读 朗读

作品简介

《读陈胜传》是清朝诗人屈大均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读陈胜传》采用了以史述史的方式,就表面来看,完全是历史的复述,所谓无一字无来历,而诗人本身并没有多加评述和议论。但他突出了陈胜以普通平民而称雄天下以及不畏强暴的反抗精神。倘若结合屈大均本人深处困厄而心系古国的处境来看,可知此诗的意图正是借古人自励,并表现了强烈的抗清意识。

译文注释

译文

逐句翻译

闾左(2)称雄日,渔阳(3)适戍(4)人。

贫民出身的陈胜起兵称雄的时候,不过是被遣发到渔阳守边的人。

王候(5)有种?竿木(6)足亡秦。

成为王侯难道需要王侯的苗裔吗?砍树木为兵器,举旗杆为旗帜,足可以消灭暴秦。

大义呼豪杰,先声(7)鬼神。

正义唤醒了陈胜这样豪杰,先制造声势,假托鬼神。

驱除(8)功第一,汉将可谁(9)

为(汉高祖刘邦)扫清道路,陈升居功第一位,汉朝的将领中有谁能够和他相提并论呢?

注释

(1)陈胜传:指《史记·陈涉世家》。

(2)闾左:居住在里巷之左的贫民。

(3)渔阳:古郡名,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

(4)适戍:被发遣防守边疆。

(5)宁:岂。

(6)竿木:指起义,语本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7)仗:依仗。

(8)驱除:指为汉高祖的成功扫清了道路。

(9)伦:比。

创作背景

陈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的领袖,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列了《陈涉世家》,首先肯定了陈胜推翻暴秦的历史作用,并称赞了他不畏强权,敢于反抗的精神。对于投身抗清活动的诗人屈大均,在这篇史传中发现了与自己思想的共鸣之处,遂写下了《读陈胜传》这首五律。

拼音版

chénshèngchuán

zuǒchēngxióngyángshìshùrén

wánghòuníngyǒuzhǒnggān竿wángqín

háojiéxiānshēngzhàngguǐshén

chúgōnghànjiāngshuílún

作者简介

屈大均

屈大均

明末清初知名学者诗人

屈大均(1629—1696),初名绍隆,字介子,广东番禺人,明代秀才。清兵入广州时,曾参加抗清队伍,失败后削发为僧,名今种,字一灵。中年还俗,更名大均,字翁山。其诗才气横溢,多浪漫色彩,但也不乏慷慨之气,常反映人民的疾苦。长于山林边塞内容,尤擅长五言近体诗,为“岭南三大家”之一。著有《翁山诗外》《道援堂集》。

参考资料

  • [1]徐俊,曲江.诗歌别裁.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58
  • [2]朱眉叔,董文成主编. .清晚清文学作品译注讲析. .沈阳市.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121